在婚姻生活中,婚前财产公证逐渐成为许多人保障个人财产权益、避免婚后财产纠纷的重要手段。那么,婚前财产公证究竟该如何办理手续呢?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准备材料
办理婚前财产公证,首先要准备好以下几类材料:
个人身份证明:例如身份证、户口簿。如果已经结婚,还需要带上结婚证(已婚者也可补办婚前财产公证)。
财产所有权证明:与需要进行婚前财产公证协议约定内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房产证;若还未拿到产权证,则需携带购房合同和付款发票等能证明财产属性的证明材料。
协议书:双方需要草拟好婚前财产协议的文本和电子版。协议书的内容一般应涵盖当事人的姓名、性别、职业、住址等个人基本情况;财产的名称、数量、价值、状况、归属;以及上述婚前财产的使用、维修、处分的原则等。需要注意的是,协议上的签名和订约日期需空缺,待公证员对协议进行审查和修改后,再在公证员面前签字。
二、提出申请
准备好上述材料后,双方必须共同亲自到公证处办理,不能委托他人代理。到达公证处后,要填写公证的申请表格。这是因为婚前财产公证涉及当事人的身份关系和财产权益,必须双方都亲自到场表达真实意愿,委托他人代理或是一个人来办理的,公证机关是不会受理的。
三、公证审查
公证申请被接待公证员受理后,公证员会进行一系列的审查工作。
1、审查协议内容和财产权利证明:公证员会仔细审查财产协议的内容,确保其真实、合法、有效;同时,对财产的权利证明进行核实,确认财产的归属和状况。
2、查问当事人订约情况:公证员会查问当事人的订约是否受到欺骗或误导,当事人应如实回答公证员的提问。在此过程中,公证员会履行必要的法律告知义务,详细告诉当事人签订财产协议后需要承担的法律义务和法律后果。
3、制作谈话笔录:由于婚前财产约定涉及到当事人财产实体权利的转移,公证员会制作谈话笔录,再三确认当事人划分财产归属的意见,明确双方对财产的分配关系。当事人一旦在笔录上签字,该笔录就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据保存于公证卷宗内。
四、签名领证
经过公证员的审查和谈话后,双方当事人需要当着公证员的面在婚前财产协议书上签名。至此,婚前财产公证的办证程序履行完毕。一般两周后,当事人就可凭收费单据来领取公证书。
婚前财产公证需要双方都到场吗婚前财产公证不一定要双方都到场,具体情况如下:
单方办理:如果是对个人的婚前财产进行公证,那么财产所有人一方即可办理。财产所有者本人携带有效身份证件、财产证明等相关材料到公证机构,按照公证程序申请办理即可,公证机构会对其提供的材料和陈述进行审查核实,确认无误后出具公证书。例如,一方在婚前购买了房产、车辆等,可单独对这些财产进行公证。
双方共同办理:如果双方协商一致,共同对各自或共同的婚前财产进行公证,或者对婚前财产的约定进行公证,比如约定婚前财产婚后归双方共同所有,或者对部分财产的归属、使用等作出特定约定,那么这种情况下双方需要同时在场。因为这涉及到双方之间的协议和意思表示,公证机构需要确认双方的真实意愿,审查约定内容是否合法合规,在此基础上才会出具公证书。
不过,存在特殊情况,如一方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无法到场,可事先与公证机构沟通,看能否通过授权委托他人代为办理部分手续,但通常仍需尽量创造条件让双方对关键事项达成一致并记录在公证文件中。
婚前财产公证通常在以下地点办理:
1、公证机构:当事人可以到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
住所地:一般是指当事人的户籍所在地。例如,当事人的户籍在 A 市,那么可以在 A 市的公证机构办理婚前财产公证。
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比如,某人在 B 市工作生活多年,连续居住超过一年,就可在 B 市的公证机构办理。
行为地:主要是指当事人进行婚前财产约定的地点。若双方在 C 市签订婚前财产协议,可在 C 市的公证机构办理公证。
事实发生地:与婚前财产相关的事实发生的地点。比如,某项财产的购置地点等,在该地点的公证机构也可办理公证。
2、特定公证机构:在一些大城市,有专门的婚姻家庭类公证机构,如一些大型公证处设有专门的婚姻家庭事务服务窗口,可办理婚前财产公证。
如果涉及不动产的婚前财产公证,通常要向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处申请。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