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事案件中,律师费用的收取是当事人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案件的性质、复杂程度以及涉及的财产关系等因素各不相同,律师收费的方式和标准也存在差异。以下将详细介绍常见的收费方式和大致标准。
一、按案件类型及财产关系收费
不涉及财产关系的案件
对于不涉及财产问题的普通民事、经济、行政案件,律师收费通常采用计件收费的方式。收费标准根据案件性质、复杂程度、工作所需耗费时间等因素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收费范围在5,000元 - 30,000元/件。例如一些简单的名誉权纠纷、不涉及财产分割的离婚纠纷等案件可能在此收费区间。此外,也有部分不涉及财产的案件收费在800元至10,000元之间,这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案件类型和复杂程度的需求,确保当事人能获得合理的法律服务。外地不涉及财产的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代理费通常不低于20,000元。
涉及财产关系的案件
涉及财产关系的案件,律师收费多采用按标的额比例收费的方式,按照不低于以下标准采用差额累进制计算收费比例:
还有一种分段收费方式为:争议标的在10万元以下部份按7%收费,但不少于5,000元;10万元以上但在100万元以下部分按6%收费;100万元以上但在500万元以下部分按5%收费;500万元以上但在1000万元以下部分按3%收费;1000万元以上但在5000万元以下部分按1%收费;5000万元以上部分按0.5%收费。另外,也有规定争议标的在10万元以下部分可能按8% - 10%收费,但收费额不足5000元的按5000元/件收取;10万元至50万元部分可能按7% - 9%收费等情况。
二、不同审理阶段收费
一审阶段
上述按案件类型及财产关系的收费标准一般是代理民事诉讼案件一审阶段的收费标准。
二审阶段
未代理一审只代理二审的案件,代理费按一审标准收费,其他办案费用不变。
曾代理一审的案件,代理费按一审收费的二分之一收费,其他办案费用不变。
代理二审后发回重审的案件,代理费按二审收费的二分之一收费,其他办案费用不变。
再审(申诉)阶段
未曾代理一、二审而单独代理再审(申诉)的案件,代理费按一审标准收费,其他办案费用不变。
曾代理一审或二审的案件,代理费按一审或二审收费的二分之一收费,其他办案费用不变。
三、其他收费方式及情况
计时收费
民事或行政诉讼案件也可按照计时收费,不涉及财产的案件收费在3,000 - 20,000元;涉及财产的案件,在收取基础费用1,000 - 8,000元的基础上,再按其争议标的额分段按比例累加计算收取,如5万元(含5万元)以下免加收;5万 - 10万元(含10万元)按8%收取等。
风险代理收费
律师与委托人约定,根据案件处理结果收取一定比例的代理费。这种方式适用于案情复杂、争议标的额巨大的案件。在风险代理合同中,律师的收费与案件的胜诉结果直接挂钩,一般收费比例在15%至30%之间,但需注意风险代理收费有最高比例限制,并要在委托协议中明确约定。
其他服务收费
律师见证:根据法律文书的性质、所需时间等因素,按每件2,000 - 10,000元之间协商收费。
代办公证:律师代办公证的事务不同,每件收费在1,500 - 3,000元之间协商确定。
律师函及法律意见书:为委托方出具律师函或法律意见书,根据相关事务难易程度、使用目的、工作所需耗费时间等因素协商收费,每份收费在1,500 - 20,000元之间。
律师调查:按调查事项协商收费。
特殊案件收费
涉外(含涉港、澳、台地区)案件的收费标准,可参照民事诉讼案件一审阶段的收费标准收取。如果涉及到外语语种法律服务的,可以按上述标准的1至5倍收费。经委托人同意,也可以由律师事务所参照外国或港、澳、台地区律师事务所驻我国代表机构办理同类法律事务的收费标准,与委托人协商确定收费数额。
此外,办理案件需要异地出差的,交通费、住宿费、长途电话费等由委托方承担,该等费用可以实报实销,也可以协商一固定数额包干使用。同时,同一律师事务所再次代理同一案件的不同审理阶段的,可以给予优惠。并且,律师费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最终收费可以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根据法律事务的难易程度、委托人的承受能力、律师可能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律师的社会信誉和工作水平等因素进行协商确定。
一般情况下,民事案件的律师费是由委托律师的一方自行承担,但在以下几种情形下,律师费可由败诉方承担:
1、律明确规定的情形
法律援助案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民事法律援助工作若干问题的联合通知》第 7 条,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所需的差旅费、文印费等办案必要开支,受援方列入诉讼请求的,法院可根据具体情况判由非受援的败诉方承担。
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依据《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著作权侵权、商标侵权、专利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案件中的胜诉方,可要求败诉方承担合理的律师费。
合同纠纷中债权人行使撤销权诉讼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 26 条规定,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所支付的律师代理费、差旅费等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第三人有过错的,应当适当分担。
担保权诉讼案件: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和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这里的 “实现债权的费用” 通常包括合理的律师费。
劳动争议案件:在部分地区,如深圳,对于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案件,劳动者胜诉的,劳动者支付的律师代理费用可以由用人单位承担,但最高不超过五千元;超过五千元的部分,由劳动者承担。
恶意诉讼、虚假诉讼、滥用诉讼权利案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若干意见》第 22 条,当事人存在滥用诉讼权利等明显不当行为,造成诉讼对方或第三人直接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无过错方依法提出的赔偿合理的律师费用等正当要求予以支持。
2、合同约定的情形:如果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若发生纠纷,律师费由特定一方承担,且该约定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那么按照合同约定执行,由该特定方承担律师费。
3、司法裁量的情形:在没有明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案件中,法院可能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如双方的过错程度、诉讼标的大小等,酌情判定败诉方承担部分或全部律师费,但这需要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并非必然。
民事案件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起诉:原告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明确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并提供相关证据。
受理:法院对起诉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同时通知被告应诉;不符合条件的,7 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送达:法院将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等法律文书送达给被告。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有 15 日的答辩期(涉外案件为 30 日),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答辩状,针对原告的诉求进行回应。
审理前的准备:法院会告知原被告的诉讼权利和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审阅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根据案件情况,可能会进行证据交换,组织双方当事人将各自拥有的证据进行交换,以明确争议焦点。
开庭审理:包括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法庭调查阶段,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等;法庭辩论阶段,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调解:审理过程中,法院可根据情况主持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若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
判决:若调解不成,法院根据审理情况作出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 10 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上诉: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的,可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 15 日内(裁定为 10 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进行审理,作出终审判决。
执行:生效判决的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义务时,另一方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采取多种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查封、扣押、拍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以实现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