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事诉讼中,诉讼费用的收取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当事人的经济负担以及司法资源的合理利用。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民事诉讼费的收费方式。
一、收费项目概述
民事诉讼的诉讼费用主要包含受理费用、执行费用,以及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等。其中,受理费用的收取会根据案件是否涉及财产而有所不同,若涉及财产,通常按比例收取。
二、具体收费标准
财产案件收费标准
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以下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诉讼请求金额或价额范围 | 收费标准 |
---|---|
不超过 1 万元 | 每件交纳 50 元 |
超过 1 万元至 10 万元的部分 | 按照 2.5%交纳 |
超过 10 万元至 20 万元的部分 | 按照 2%交纳 |
超过 20 万元至 50 万元的部分 | 按照 1.5%交纳 |
超过 50 万元至 100 万元的部分 | 按照 1%交纳 |
超过 100 万元至 200 万元的部分 | 按照 0.9%交纳 |
超过 200 万元至 500 万元的部分 | 按照 0.8%交纳 |
超过 500 万元至 1000 万元的部分 | 按照 0.7%交纳 |
超过 1000 万元至 2000 万元的部分 | 按照 0.6%交纳 |
超过 2000 万元的部分 | 按照 0.5%交纳 |
例如,若诉讼请求的金额为 30 万元,其受理费用计算方式为:1 万元部分交纳 50 元;1 万 - 10 万元部分为(10 - 1)×2.5% = 0.225 万元 = 2250 元;10 万 - 20 万元部分为(20 - 10)×2% = 0.2 万元 = 2000 元;20 万 - 30 万元部分为(30 - 20)×1.5% = 0.15 万元 = 1500 元。总共需交纳 50 + 2250 + 2000 + 1500 = 5800 元。
非财产案件收费标准
婚姻案件:每件交纳 50 元至 300 元。若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 20 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 20 万元的部分,按照 0.5%交纳。
其他非财产案件:通常每件交纳 10 元。
商标、专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纳 100 元;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纳 50 元。
特殊案件收费标准
诉讼标的物是房屋、土地、林木、车辆、船舶、文物等特定物或者知识产权的案件,按财产案件标准交纳。
民事案件没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每件交纳 500 元至 1000 元;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按照财产案件的标准交纳。
当事人提出案件管辖权异议,异议不成立的,每件交纳 50 元至 100 元。
收费相关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诉讼费用在提交案件时需要缴纳,并且通常由败诉方来承担。如果原告败诉,那么在案件结束以后原告需要承担诉讼费用,但当事人自愿承担的情况除外。此外,当事人在提出诉讼请求时要明确、具体、完整,避免随意扩大诉讼请求范围,因为无根据的诉讼请求不仅得不到法院支持,当事人还要负担相应的费用。
一、一审程序
起诉与受理
原告需要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诉状应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若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也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法院会对诉状进行立案审查,若符合立案条件,会通知当事人在 7 日内交纳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若不符合立案条件,法院会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1、审理前的准备
送达起诉状副本与答辩:法院会在 5 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给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有 15 日的时间进行答辩。若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案件的审理。
财产保全:在此过程中,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做出财产保全的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排期开庭:法院会排期开庭,并提前 3 日通知当事人开庭的时间、地点和承办人,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法院还会提前 3 日进行公告。
2、开庭审理
庭审准备: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并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
法庭调查:这是在法庭上出示与案件有关的全部证据,对案件事实进行全面调查并有当事人进行质证的程序。具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举证质证:双方当事人对提交的证据进行质证,以确定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法庭辩论: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法庭上行使辩论权,针对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论。其目的是通过辩论,对有争议的问题逐一进行审查和核实,借此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和正确适用法律。
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还可以尝试协议解决纠纷。如果达成调解协议,法院会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
合议庭合议与裁决:如果未能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会进行合议并作出裁决。
3、判决宣告
法庭辩论终结后,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宣告后,当事人会收到判决书。
二、二审程序
上诉
当事人不服基层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二审立案与准备
审查立案:二审法院会对一审法院移送的上诉材料及卷宗进行审查,如果符合条件,会予以立案。
证据交换:立案后,二审法院会进行证据交换。对于上诉的裁定,二审法院会由告诉庭审查后直接进行裁决。
开庭审理
决定是否开庭:对于上诉的判决,二审法院会决定是否开庭审理,如果决定开庭审理,会提前 3 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和承办人;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二审法院还会提前 3 日进行公告。
庭审程序:开庭审理过程中,二审法院会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并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随后进行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环节。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仍可尝试协议解决纠纷,若达成调解协议,二审法院会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若未能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会进行合议并作出裁决。
三、再审程序
申请再审
如果二审法院维持原判或改判,当事人仍然不服的,可以向二审法院申请再审。申请再审时,当事人需要向二审法院告诉庭递交书面申诉材料。
再审审查与审理
二审法院会对申诉材料进行审查,如果符合再审条件,会裁定再审并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在再审过程中,法院会重新进行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环节,并作出新的裁决。
民事诉讼的流程较为复杂,且每个案件可能会因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建议当事人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自身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民事诉讼时效期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一般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特殊诉讼时效: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提出诉讼或仲裁的,诉讼时效期间为四年。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不过,《民法典》生效后,对于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未声明等情况,可能也适用三年的一般诉讼时效,具体需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解释确定。
3、最长诉讼时效: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二十年。最长诉讼时效不适用诉讼时效的中断、中止规定,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但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