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及相关规定,70后退休年龄有了新的变化,具体如下:
男职工
一般情况下,从2025年1月1日起,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退休,逐步从原60周岁延迟至63周岁。如1970年1月出生的,改革后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1岁4个月。
从事特殊工种的男职工,从2025年1月1日起,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退休,逐步从原55周岁延迟至58周岁。如1970年1月出生的特殊工种男职工,改革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是55岁1个月。
女职工
女干部和原法定退休年龄55周岁的女职工:从2025年1月1日起,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退休,逐步从原55周岁延迟至58周岁。例如1970年12月出生的女干部,原本在55岁退休,现在改革后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5岁3个月,之后会逐步延迟至58周岁。
原法定退休年龄50周岁的女职工:从2025年1月1日起,每2个月延迟1个月退休,逐步从原50周岁延迟至55周岁。如1979年1月出生的女职工,改革后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2周岁1个月。
另外,在延迟退休的基础上还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弹性提前退休: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可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且不低于女职工50、55周岁和男职工6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
弹性延迟退休: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
70后退休后每月能拿到的养老金数额因人而异,受到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地区差异、退休年龄、职业类别等因素影响。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部分人员可能还有过渡性养老金。具体计算及示例如下:
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例如,在平均计发基数8000元的地区,缴费指数0.6,缴费年限30年,基础养老金=(8000+8000×0.6)÷2×30×1%=192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假设每月工资8000元,个人缴费比例8%,持续缴费30年,63岁退休(计发月数101个月),个人账户累计金额为8000×8%×12×30=23040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230400÷101≈2277元。
过渡性养老金:一般针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如10年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大概能有832元/月。
以上述例子来说,若没有过渡性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每月能拿到4197元左右;要是有过渡性养老金,那每个月能拿到5029元左右。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