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1月1日起生效的国家政策,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实行渐进式延迟调整,同时引入弹性退休制度。政策覆盖不同群体的延迟规则、弹性选择及特殊情形退休条件,具体规定如下:
一、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规则
不同群体的延迟标准
男职工:原法定退休年龄为60周岁,从2025年1月1日起,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过渡至63周岁。
女干部/原55周岁退休女职工: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过渡至58周岁。
女工人/原50周岁退休女职工:每2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过渡至55周岁。
延迟过渡期特点
小步调整:以月为单位逐步延迟,避免政策冲击。例如,原50岁退休女职工2025年首次延迟2个月,即50岁2个月退休,后续每2个月累加延迟。
分类推进:按性别、岗位类型(工人/干部)差异化设定延迟节奏。
二、弹性退休制度的核心内容
提前退休条件
自愿选择:职工达到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当前为15年,2025年后逐步延长至20年),可申请提前退休,最长提前3年,但不得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即男60岁、女工人50岁、女干部55岁)。
举例:一名2025年时58岁的女干部,原法定延迟后退休年龄为58岁,不可提前;若为59岁,则可申请提前至56岁(59-3=56)。
延迟退休协商机制
单位与个人协商一致: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经双方同意可继续工作,最长延迟3年,期间需正常缴纳社保。
三、特殊情形的退休年龄规定
特殊工种与伤病退休
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等有害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
历史政策衔接
资源枯竭型破产企业职工:符合特殊工种条件的,可在上述标准基础上再提前5年退休。
灵活就业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需累计缴费满15年)。
四、政策实施的配套要点
养老金与缴费年限
缴费年限调整:2025年后逐步将最低缴费年限从15年延长至20年,延迟退休可帮助缴费不足人员满足领取条件。
养老金计算优化:延迟退休后,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减少(如60岁退休为139个月,低于50岁的195个月),月均待遇提高。
查询与工具支持
官方渠道:支付宝搜索“退休计算器”,输入出生年月、性别及人员类型,可自动计算个人退休年龄。
政策实施时间与原则
生效日期: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核心原则: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兼顾个人选择与社会养老可持续性。
退休手续的办理流程因地区和人员性质(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等)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确认退休条件: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一般男性法定退休年龄为 60 周岁,企业女干部为 55 周岁,女工人为 50 周岁;从事特殊工种的,男年满 55 周岁,女工人年满 45 周岁;因病非因工伤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男年满 50 周岁,女年满 45 周岁。同时,个人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满 15 年及其以上。
准备材料:通常需要提供经职工本人签字的《企业参保人员基本养老金申领表》、社会保障卡或居民身份证,如有缴费记录不完整的,需提供养老保险手册、缴费卡片或转移单,还需提供人事档案。办理因病或非因工致残提前退休申领基本养老金的,需通过人社部门审批,出具相关核准表;非本地户籍人员且在当地累计缴费不足 10 年,需提供户口簿首页及本人页。
提交申请:企业在职职工一般由用人单位向当地社保经办机构或人社部门提出退休申请。灵活就业人员可由档案托管单位或个人向社保经办机构提出申请。部分地区支持线上办理,可登录当地政务服务网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进行申请。也可前往当地政务服务中心或社保经办机构的窗口办理。
审核材料:社保经办机构或人社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包括核实参保人员的年龄、缴费年限、工作经历等信息,确认是否符合退休条件。材料不齐的,会告知申请人补齐;不符合退休条件的,会告知不予确认的理由。
账户结息与在职转退休:审核通过后,社保经办机构会进行退休人员账户结息业务,之后办理在职转退休业务,将参保人员的社保状态从在职转为退休。
待遇计发:完成在职转退休后,社保经办机构根据相关规定计算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并从退休次月起开始发放。
领取退休证和养老金:退休人员可通过线上渠道,如当地人社 APP 或微信公众号,查询电子退休证。若需要纸质退休证,可携带身份证等相关材料到指定地点领取。养老金一般会打入退休人员的社保卡账户,退休人员可在指定时间查询并领取。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