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哺乳期辞退员工的补偿标准如下:
经济补偿:按员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如果员工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赔偿金:若单位违法辞退哺乳期员工,需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赔偿金。例如,员工在单位工作 3 年,月工资 5000 元,正常经济补偿是 3×5000 = 15000 元,违法辞退的赔偿金则是 15000×2 = 30000 元。
哺乳期工资:用人单位应按照正常出勤工资支付,直至哺乳期结束,不得降低其工资待遇。
需注意,若员工存在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等法定情形(如《劳动合同法》第 39 条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辞退员工属于合法辞退,无需支付赔偿金。
哺乳期女职工若遭遇违法辞退,应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协商:女职工可先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尝试要求恢复劳动关系或支付相应的赔偿金。明确自身权益,指出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争取达成新的协议或让有过错的一方改正错误,消除争议。
调解:女职工可以向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调解。调解申请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 30 日内提出。
投诉举报:若协商、调解无果,女职工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
仲裁: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女职工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仲裁过程中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如劳动合同、工资单、辞退通知等。
诉讼:若对仲裁结果不服,女职工还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 15 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需注意,未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的劳动争议案件,法院不予受理。
哺乳期被辞退,若满足以下条件可以领取失业金:
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
属于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例如用人单位在女职工哺乳期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与其解除劳动关系,或者用人单位存在未按照法规给予足够的哺乳时间等违法行为,导致女职工无法正常工作而离职等情况。
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
如果是哺乳期女职工主动辞职,通常不符合 “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 这一条件,无法领取失业金。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