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量刑幅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盗窃罪的量刑主要依据盗窃财物的数额大小,同时结合其他情节进行综合判定。具体量刑幅度如下:
(一)数额较大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通常情况下,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的范畴。不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上述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细分来看,1000元以上不满2500元的,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六个月或单处罚金;2500元以上不满4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一年;4000元以上不满7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一年至二年;7000元以上不满10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二年至三年。
(二)数额巨大
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三万元至十万元为起点,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其数额巨大的起点为250份。 在这个量刑区间进一步细分,10000元以上不满17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三年至四年;17000元以上不满24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四年至五年;24000元以上不满31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五年至六年;31000元以上不满38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六年至七年;38000元以上不满45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七年至八年;45000以上不满52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八年至九年;52000元以上不满60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九年至十年。
(三)数额特别巨大
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以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为起点,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该区间的量刑细分如下:60000元以上不满78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十年至十一年;78000元以上不满96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十一年至十二年;96000元以上不满114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至十三年;114000元以上不满132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十三年至十四年;132000元以上不满150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十四年至十五年;150000元以上的处无期徒刑。
二、特殊情形及情节考量
(一)特殊盗窃行为
多次盗窃(两年内三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等行为,不论盗窃数额多少,均构成盗窃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加重情节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即便数额未达到特别巨大标准,也可能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盗窃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造成其他重大损失的。
(三)从轻情节
如果犯罪嫌疑人有自首、立功、积极退赃退赔、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情节,在量刑时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例如,盗窃涉案2000元,有谅解书且赔偿了,一般可在法定刑范围内从轻处罚,可能判处拘役或管制,或单处罚金,但具体量刑还需综合考虑认罪态度等因素。
三、数额认定与其他注意事项
(一)数额认定标准
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该幅度内确定具体标准。
(二)违禁品盗窃
盗窃毒品等违禁品,应当按照盗窃罪处理的,根据情节轻重量刑。
(三)立案标准
一般地区盗窃1000元就会被立案侦查,但具体立案金额要看当地相关规定。
数额标准: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 “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不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特殊情形:
多次盗窃:两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不论盗窃财物价值多少,都应当立案。
入户盗窃:非法进入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的,不论盗窃财物价值大小,一律立案。
携带凶器盗窃: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盗窃,或者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的,不论盗窃财物价值多少,都应当立案。
扒窃: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不论盗窃财物价值多少,均应当立案。
盗窃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处罚。对于盗窃公私财物虽已达到 “数额较大” 的标准,但情节轻微,并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全部退赃退赔的、主动投案的、被胁迫参加盗窃活动没有分赃或者获赃较少等情形之一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盗窃罪一般不可以私下和解。因为盗窃罪属于公诉案件,是由国家司法机关代表国家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而非由被害人与犯罪人自行协商解决。
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进行刑事和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规定,在下列公诉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但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和解程序。需注意,即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也不能完全免除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司法机关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和解协议的内容,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如减轻刑罚、缓刑等。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