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对故意致人死亡相关罪行做出了明确规范。其中,涉及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这一情形,《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犯前款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也就是说,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起刑为 10 年有期徒刑,最高可适用死刑。
而对于直接的故意致人死亡行为,刑罚同样严厉,可能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若情节较轻,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的情节较轻通常涵盖防卫过当致对方死亡、义愤杀人等状况。并且,死刑除经最高人民法院判决外,皆需报请其核准。
一、司法实践中的量刑考量因素
在司法实践里,法官量刑时会全面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这些因素包括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动机、手段、所造成的后果以及其认罪态度等。对于性质严重的罪行,刑罚往往更为严厉,可能会被判处长期徒刑、无期徒刑乃至死刑。
例如,犯罪动机若极其恶劣,如为了谋取巨额钱财、报复社会等而故意致人死亡,那么在量刑时很可能会从重处罚;犯罪手段特别残忍,像采用折磨、虐待等方式致人死亡,也会成为加重刑罚的重要因素;造成的后果严重,除了导致他人死亡外,还引发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等,同样会影响量刑结果。而犯罪嫌疑人若有自首、立功等良好的认罪态度和表现,在量刑时则可能会从轻处罚。
二、民事赔偿对量刑的影响
在刑事诉讼事务中,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及家属积极作出民事赔偿作为酌定情节,在量刑中已被普遍运用。民事赔偿部分的解决情况将直接影响对犯罪嫌疑人判处实刑的期限。
以故意伤害(致死)的案件为例,如果在基层法院提起公诉,一般对犯罪嫌疑人相对有利,通常不会判处无期以上徒刑。若犯罪嫌疑人积极赔偿,量刑一般在 12 年左右;若在中院提起公诉,即便犯罪嫌疑人积极赔偿,最终也可能会使用上刑限。
三、相关犯罪形态及特殊情况规定
故意伤害罪的形态
故意轻伤害中,若行为人主观上只想造成轻伤结果,而实际上未造成或造成轻微伤结果的,不以犯罪论处。若伤害意图明显(比如致人重伤、死亡),且已经着手实行伤害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应按故意伤害(未遂)论处。犯罪未遂符合犯罪主体要件的行为人,在伤害故意支配下实施了伤害行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达到轻伤程度的,即可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既遂。故意伤害造成重伤包含两种情况:一是行为人明显只具有轻伤的故意,但过失造成重伤;二是行为人明显具有重伤的故意,客观上也造成了重伤。
同时伤害问题
所谓同时伤害,是指二人以上没有意思联络而同时伤害他人的情形。中国刑法没有将同时伤害特别规定为共同伤害,所以对同时伤害应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同时伤害行为没有造成伤害结果的,都不承担刑事责任;
同时伤害行为造成了轻伤结果,但证据表明该轻伤由一人行为所致,却不能辨认该轻伤为何人造成时,也不能追究任何人的刑事责任;
同时伤害行为造成了重伤结果,但证据表明该重伤由一人行为所致,却不能辨认该重伤为何人造成时,可以对各行为人追究故意伤害未遂的刑事责任;
同时伤害行为造成了轻伤或者重伤,并能认定各自的行为造成了何种伤害的,应当分别追究刑事责任。
罪数区分
对于故意伤害罪的罪数区分,应当按照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予以解决。需要注意的是,当伤害行为属于其他重罪的法定手段时,不得认定为数罪,而应认定为其他重罪。例如,行为人为了获取他人财物而伤害他人的,不管是否取得财物,均应认定为其他相关重罪,而不得认定为故意伤害罪,也不得认定为数罪。
赔偿的构成部分
物质损害赔偿
丧葬费:丧葬费是用于处理死者后事的费用。它依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来计算,以六个月的总额作为赔偿结果。例如,若某地区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 5000 元,那么丧葬费就是 5000×6 = 30000 元。
被扶养人生活费:这部分赔偿需要根据扶养人的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的标准来进行核算。如果死者生前需要扶养的人数较多、年龄较小,那么这部分的赔偿金额可能就会相对较高。
死亡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一般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标准来确定,通常按二十年计算。不过,对于年龄超过六十周岁的受害者,每增加一岁就减少一年的赔偿年限;要是七十五周岁以上的,就按五年来计算。比如,某地区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0000 元,一位 50 岁的受害者,其死亡赔偿金就是 30000×20 = 600000 元;若受害者是 65 岁,那么死亡赔偿金则为 30000×(20 - 15)= 150000 元。
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通常要依据犯罪人的过错程度(是故意还是过失)、侵害的手段(恶劣还是轻微)、侵害的场合和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以及所造成的后果等因素综合起来确定。例如,犯罪人使用极其残忍的手段致人死亡,给受害者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精神痛苦,那么精神损害赔偿的金额可能会相对较高。但具体的数额,需要根据每个案件的实际情况,由法院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进行裁量。
影响判赔金额的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赔偿项目本身的计算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对判赔金额产生影响。例如,死者的经济状况、抚养义务情况等。如果死者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其死亡可能会导致家庭经济陷入困境,那么在判赔时可能会适当考虑增加赔偿金额。另外,犯罪人的经济状况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赔偿的执行情况。
量刑与赔偿的关系
当一个人故意导致他人死亡时,会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在实际的司法操作中,是否判处死刑要综合犯罪人的动机、使用的手段、造成的后果以及犯罪人的悔罪表现等多方面因素来考虑。而赔偿情况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量刑,如果犯罪人积极赔偿受害者家属,取得了家属的谅解,那么在量刑时可能会适当从轻处罚。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