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受贿金额较大
当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金额较大时,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需缴纳相应罚金。具体而言,如果受贿金额在三万元以上但未超过二十万元,就属于此范畴。另外,若受贿金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但所涉钱款属于扶贫、救济等特殊用途,或者存在曾因收受贿赂被处罚过、多次收受贿赂、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以及因收受贿赂造成其他严重影响等情况,也会被认定为具有其他较重情节,同样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受贿金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
若贿赂金额极为庞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犯罪者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需承担罚金责任。这里的“其他严重情节”需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如受贿行为对社会秩序、经济发展等造成的不良影响程度等来综合判定。
3、受贿金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在极端情况下,即贿赂金额达到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时,犯罪者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并且同样需要承担罚金责任。“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界定更为严格,通常涉及对国家利益、公共安全等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害。
一、立案金额标准
1、数额较大(立案起点):
受贿金额在3万元(含)以上,应予立案追诉。
部分司法解释仍沿用5000元作为最低立案标准,但司法实践中普遍以3万元为基准。
2、特殊情形(即使金额未达3万元):
多次索贿(如累计金额1万至3万元且多次索贿)。
造成公共财产、国家或民众利益重大损失(如企业重大经济损失、社会恶劣影响等)。
为他人谋取职务升迁、调动等不正当利益。
二、行为认定标准
1、利用职务便利:
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包括承诺、实际谋取或默许)。
经济往来中收受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如采购、招投标中的“好处费”)。
2、财物范围:
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等,实物需折合人民币计算。
非国家工作人员收取贿赂一般由公安机关管辖。公安机关负责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等工作。在具体案件中,若发现非国家工作人员有受贿行为,犯罪行为发生地或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接到报案等线索后,会依法展开调查。如果涉及多个地区的,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管辖,必要时,可以由主要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
不过,如果是公职人员在行使公权力过程中实施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则由监察机关管辖。监察机关依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等行为。例如在一些国家出资企业中,部分人员虽非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但在特定情况下利用职务便利受贿,若其属于监察对象,监察机关可对其涉嫌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进行调查。
此外,对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件,检察机关负责对犯罪行为进行审查起诉,决定是否将案件移送法院审判,并在诉讼过程中行使法律监督等职能。法院则负责对经检察机关起诉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根据法律规定和证据情况,作出有罪或无罪的判决,并确定相应的刑罚。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