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旨在保障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其健康成长和生活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监护权变更的法律规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将详细介绍监护权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
一、变更监护权的法定情形
根据法律规定,在以下情形下可以进行监护权的变更:
1、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例如监护人因突发重大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导致其无法再履行监护职责,像监护人患严重的老年痴呆症,失去了对被监护人生活照料和管理的能力。
2、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有监护能力却不尽监护义务,对被监护人的生活、学习等方面不管不顾。比如父母有能力抚养孩子,但长期将孩子置于无人照顾的状态,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
3、监护人实施不利于被监护人的行为:包括对被监护人有犯罪行为、虐待行为或者其他明显不利的情况。例如监护人对被监护人进行身体虐待、性侵犯等犯罪行为,或者长期酗酒、赌博,严重影响被监护人的身心健康。
4、现有监护人去世或者因被宣告死亡、失踪:当监护人死亡或被依法宣告死亡、失踪时,无法继续履行监护职责,需要变更监护人。如监护人因意外事故死亡,或者长期下落不明被法院宣告失踪。
二、监护权变更的申请主体
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或者单位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监护权。具体包括:
1、未成年人的相关人员:未成年人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2、精神病人的相关人员:精神病人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三、监护权变更的程序规定
监护争议解决程序
1、指定监护人: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
2、临时监护人:在指定监护人前,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
3、不得擅自变更: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变更;擅自变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监护人的责任。
法院审理程序
根据法律规定,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或者单位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按照普通程序审理;要求变更监护关系的,按照特别程序审理;既要求承担民事责任,又要求变更监护关系的,分别审理。
监护权变更有协商变更和诉讼变更两种方式,不同方式所需手续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协商变更
达成协议:父母双方就变更监护权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书面协议。协议中应明确监护权变更后的具体安排,如孩子的生活、教育、探视权等事项。
协议公证(非必需):公证不是必经程序,但办理公证可增强协议的法律效力,在后续可能出现的纠纷中,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证明力。
备案:签订协议后,需向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等相关部门进行备案,确保变更具有法律效力。
2、诉讼变更
提起诉讼:若协商无法达成一致,申请人可向被监护人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提起变更监护权的诉讼。起诉前要准备好变更监护人的民事起诉状,详细说明变更监护权的原因和事实依据,如原监护人存在不履行监护职责、侵害被监护人权益的情况等,并提供相应证据,如证人证言、医疗记录、报警记录等。
法院审理:法院受理申请后,会进行全面审查,可能会询问被监护人、相关证人等,以了解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需要变更监护权的法定事由,如原监护人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等。
判决生效:若法院经审理认为变更监护权的请求合理合法,会作出变更监护权的判决。判决生效后,监护权变更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需按照判决结果履行各自的义务。
此外,无论哪种变更方式,都需要准备好相关资料,如变更监护人申请书、申请人和被监护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身份证和户口簿等身份证明文件、被监护人的基本情况证明(包括健康状况、生活环境等)。
监护权变更通常在以下部门办理:
1、法院:这是监护权变更最常见的办理途径。如果双方就监护权变更无法协商一致,一方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变更监护权之诉。一般需向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交变更监护权的起诉状。法院受理案件后,会安排开庭审理,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如证人证言、孩子成长环境变化等情况进行审理。经审理认为确需变更的,会依法作出变更监护权的判决。
2、民政部门: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能涉及民政部门。例如,如果是因为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等法定情形,需要由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监护权的确定和变更等相关事宜可能需在民政部门办理相应手续。另外,如果是通过协商一致变更监护权,也可携带变更协议及相关证明材料,前往被监护人户籍所在地的民政部门或其他指定的监护登记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这些机构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之后进行相应的登记备案,完成监护权的变更。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