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
酒驾的认定标准是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初次酒驾的行政处罚包括暂扣6个月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驾照一次性记12分。
再次酒驾的处罚更为严厉,包括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驾照。
酒驾营运机动车的处罚更为严重,包括处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照。
酒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吊销驾照,终身不得重新取得驾照。
醉驾:
醉驾的认定标准是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mg/10 0ml的驾驶行为。
醉驾将面临行政和刑事双重处罚,包括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驾照,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照。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罚更为严厉,包括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驾照,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照。
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吊销驾照,终身不得重新取得驾照。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处1-6个月拘役,并处罚金。
不一定,酒驾是否允许保释要根据实情情况而定,若没造成交通事故,可以保释的,如果造成了事故,且判刑后是不满足保释的条件的,但如果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酒驾对孩子不会构成什么影响,酒驾不构成刑事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八十四条 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解决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
(一)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二)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
(三)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八十五条 当事人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当事人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者自人民调解委员会作出终止调解之日起三日内,一致书面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调解。
第八十六条 当事人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当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维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结论之日起十日内一致书面申请。
当事人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者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第八十七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合法、公正、自愿、及时的原则进行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应当公开进行,但当事人申请不予公开的除外。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