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计算方法明细:
一、基础养老金:
情况一:1992年7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的参保人,依照规定退休时,其月基本养老金构成为:
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统筹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情况二:1992年7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的参保人,前款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取得本市户籍,且在本市实际缴费年限累计满十年的,依照规定退休时,其月基本养老金构成为:
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统筹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调节金
情况三:1992年8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参保人,依照规定退休时,其月基本养老金的构成为:
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统筹养老金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统筹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调节金的详细计算方式请看这里
三、影响养老金多少的3个因素:
1.退休时上年度省平工资(省平工资每年都在增加,养老金也就逐年水涨船高。所以,退休时间越晚,养老金越多);
2.本人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为缴费年限。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越多);
3.个人账户储存额(缴费金额越多,养老金越多)。
4.其他养老保险待遇发放政策。
四、养老金待遇的公平化
缩小养老金差距:国家一直在稳步推进养老金并轨,旨在实现养老保障的公平性。从2024年11月起,企业职工的退休金开始逐步向机关事业单位看齐,以缩小不同类型退休人员之间的差距。
医保方面的变化:包括异地就医结算更便捷、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以及部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报销等,这些变化旨在提高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减轻其经济负担。
养老金重算补发:对于2024年当年度退休的人员,随着新的养老金计算基数出台,他们将迎来差额重算补发,确保养老金的准确发放。
法律依据:
《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养老金计算方法的更新
中人过渡期结束:自2024年12月起,机关事业单位的中人过渡期正式结束。这意味着在计算养老金时,将全面采用新办法来确定和计算养老金待遇,不再采用老办法。
基础养老金计算: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 (1 +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缴费年限 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反映个人缴费水平,缴费年限越长、平均缴费指数越高,基础养老金就越高。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账户余额除以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确定。不同的退休年龄对应着不同的计发月数,退休年龄越晚,计发月数相对较少,每月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金额可能会相对较高。
过渡性养老金:针对2014年10月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中人,设置了过渡性养老金,以弥补改革前后待遇的衔接差异。
办理退休手续的时间要求并无具体法律规定,但通常建议提前1-3个月进行。
对于大多数达到正常退休年龄的员工而言,提前一个月向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代理机构提交书面退休申请是较为常见的做法。这样可以确保在退休年龄到来的当月,所有退休手续都能顺利办妥,从而在下月开始按时领取养老金。这一时间安排有助于避免因为手续繁琐或材料不全而导致的延误。
然而,对于特殊工种或需要提前退休的员工来说,由于档案材料审核可能更为严格,建议提前三个月开始准备退休手续。这样不仅有足够的时间来整理和提交所有必要的材料,还能在必要时补充或修正资料,确保退休申请的顺利审批。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
第一条 从2025年1月1日起,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五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四个月延迟一个月,分别逐步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和五十八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二个月延迟一个月,逐步延迟至五十五周岁。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条 从2030年1月1日起,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十五年逐步提高至二十年,每年提高六个月。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不满最低缴费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通过延长缴费或者一次性缴费的办法达到最低缴费年限,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第三条 职工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及男职工六十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年。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实施中不得违背职工意愿,违法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职工选择退休年龄。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