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减除费用
每月5000元
所有纳税人均可享受每月5000元的基本减除费用,全年合计6万元。这是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适用于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二、专项附加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是针对纳税人特定支出设立的扣除项目,具体包括以下六类:
子女教育
扣除标准: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全年1.2万元)。
适用范围:子女年满3岁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
继续教育
扣除标准:
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每月400元(全年4800元)。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一次性扣除3600元。
适用范围:纳税人本人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或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
大病医疗
扣除标准:
纳税人本人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疗费用,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累计超过1.5万元的部分,每年最高可扣除8万元。
适用范围:与基本医疗保险相关的医疗费用。
住房贷款利息
扣除标准:每月1000元(全年1.2万元)。
适用范围:纳税人本人或其配偶购买首套住房的贷款利息支出,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
住房租金
扣除标准:
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每月1500元。
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每月1100元。
其他城市:每月800元。
适用范围: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租房支出。
赡养老人
扣除标准:
独生子女:每月2000元(全年2.4万元)。
非独生子女: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每月不超过1000元。
适用范围:纳税人赡养年满60岁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支出。
三、其他扣除项目
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纳税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个人部分,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商业健康保险
扣除标准:每年最高2400元(每月200元)。
适用范围:纳税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
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
扣除标准:每年最高1.2万元(每月1000元)。
适用范围:纳税人购买符合规定的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支出。
四、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
综合所得范围
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四项所得。
税率表(年度综合所得适用)
不超过3.6万元:3%
3.6万元至14.4万元:10%
14.4万元至30万元:20%
30万元至42万元:25%
42万元至66万元:30%
66万元至96万元:35%
超过96万元:45%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子女教育:纳税人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以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相关支出,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在税前扣除。这一政策旨在鼓励家庭教育投入,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
继续教育:纳税人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或者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等继续教育的支出,也可以享受税前扣除。这有助于提升个人职业技能和素质,促进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
大病医疗:纳税人及其配偶、子女发生的大病医疗费用,在医保报销后的个人负担部分,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在税前扣除。这有助于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住房贷款利息:纳税人购买首套住房并发生贷款利息支出的,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在税前扣除。这一政策旨在支持居民购房需求,减轻其住房贷款压力。
住房租金: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主要工作城市无自有住房而租赁住房发生的租金支出,也可以享受税前扣除。这有助于缓解城市租房族的经济压力。
赡养老人:纳税人赡养年满60岁(含)以上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赡养人的支出,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在税前扣除。这一政策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尊重,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为照顾3岁以下婴幼儿产生的相关支出,如婴幼儿照护费用等,也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在税前扣除。这是近年来新增的扣除项目,旨在进一步减轻年轻父母的育儿负担。
三、扣除方式与操作流程
纳税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专项附加扣除:
自行申报:纳税人可以在年度汇算清缴时,通过税务机关的官方网站、手机APP等渠道自行申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并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
单位代扣代缴:纳税人也可以将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提供给所在单位,由单位在发放工资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代扣代缴。
在操作流程上,纳税人需要准备好相关证明材料,如子女教育证明、医疗费用发票、住房贷款合同等,并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进行填报和提交。
四、政策意义与影响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和影响:
减轻纳税人负担:通过税前扣除的方式,直接降低了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轻了其税收负担。
促进社会公平: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针对的是纳税人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实际支出,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提升消费能力:减轻税收负担后,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有助于提升其消费能力,促进经济增长。
优化税收制度: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实施,是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提高其科学性和公平性。
1、前期准备
首先,要确保您已下载并注册个人所得税APP。这是整个退税流程的重要平台,在各大手机应用商店均可下载。注册过程中,请准确填写个人信息,进行实名认证,方便后续操作。
进入申报界面
登录个人所得税 APP 后,在首页的常用业务板块找到综合所得年度汇算选项并点击进入。这里的综合所得主要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这四项。
选择填报方式
进入申报页面后,会出现两种填报方式供您选择:使用已申报数据填写和自行填写。
使用已申报数据填写:这种方式相对便捷,税务机关已预填了您部分申报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您在纳税年度内的单位申报以及其他相关信息。选择此方式,系统会自动带出您的收入、扣除等基本信息,您只需进行核对确认即可,推荐大多数纳税人使用。
自行填写:若您对自身收入、扣除项目等情况较为清楚,且有详细准确的记录,也可选择自行填写申报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您需要仔细梳理各类收入和扣除项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核对申报信息
无论选择哪种填报方式,接下来都要认真核对申报信息。
收入信息:仔细查看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各项收入是否准确。比如,确认工资收入是否与实际发放金额一致,劳务报酬是否涵盖了所有项目等。若发现有错误或遗漏的收入信息,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或补充。
扣除信息:重点核对专项扣除(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以及其他扣除项目(如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等)。确保这些扣除项目符合规定且填写准确无误。例如,检查子女教育扣除的信息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住房贷款利息扣除是否符合政策要求等。
已缴税额:核实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金额是否正确。这部分信息通常由系统自动带出,但仍需您仔细确认,避免出现差错。
3、计算退税金额
在完成申报信息核对后,系统会自动计算您的应纳税额和已缴税额之间的差额。如果已缴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恭喜您,您将获得退税,页面会显示应退税额;反之,如果应纳税额大于已缴税额,您则需要补缴税款。
申请退税
确认计算结果后,点击下一步,进入退税申请页面。点击申请退税按钮,系统会弹出银行卡选择界面。
选择退税银行卡:您可以选择已绑定的银行卡作为退税接收账户。若没有已绑定的银行卡,点击添加银行卡信息,按照系统提示填写银行卡号、开户行名称、持卡人姓名等信息,添加成功后选择该银行卡作为退税卡。确保所提供的银行卡信息准确无误,以免影响退税到账。
4、退税进度查询
提交退税申请后,您可以在 APP 首页我要查询板块中的申报查询里,点击已完成的申报记录,进入退税记录页面查看退税办理进度。退税一般会经历提交申请成功、税务审核中、税务审核不通过、国库处理中、国库退库失败、退税成功等几个状态。不同状态代表着退税流程所处的不同阶段,如果遇到税务审核不通过或国库退库失败等情况,系统通常会提示原因,您可根据提示进行相应处理。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