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劳动市场中,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然而,现实中存在部分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这无疑会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下将详细阐述不签劳动合同的赔偿标准。
一、赔偿标准的法律依据
依据《劳动合同法》的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这是为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二、不同阶段的赔偿标准
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也就是说,从第 2 个月开始,劳动者就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赔偿。例如,小张在某公司工作,每月工资为 5000 元,公司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仍未与他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那么从第 2 个月起,小张每月可以获得 10000 元工资(双倍赔偿)。同时,用人单位还需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超过一年未签订劳动合同
如果超过一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法律上可以认为劳动者跟用人单位存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此时,用人单位应当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支付月工资的两倍。例如,小李在一家企业工作了 15 个月,企业一直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那么从第 13 个月开始,企业就需要按照双倍工资标准向小李支付工资。
三、特殊情况说明
劳动者原因未签订合同
如果是劳动者故意或者不愿意与公司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那么用人单位无需承担支付每月 2 倍工资的责任。比如,小王入职后,公司多次要求其签订劳动合同,但小王以各种理由拖延拒绝,这种情况下,公司不需要支付双倍工资赔偿。
签署过空白或单方劳动合同
在实践中,有些劳动者签署过空白或者单方劳动合同,例如合同中没有对工资、岗位、合同周期作出约定,甚至劳动者只是签字,也没有写签字时间。在这种情形下,单位一方可能会拿出该合同,甚至篡改合同日期,来主张签订过劳动合同,拒绝支付赔偿。此时,如果劳动者手里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合同关系,是很难得到双倍工资赔偿的。像一些劳动者仅以为有同事作证、有名片、工服等就可以证明自己是公司员工,其实这些证据不具有足够的证明力,劳动仲裁委或法院一般很难据此作出劳动关系成立的判定。
经济补偿金问题
根据法律规定,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需要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用人单位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还需要额外支付经济补偿金。例如,小赵所在的公司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后公司解除与小赵的劳动关系,此时公司除了可能要支付双倍工资赔偿外,还需按照相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没签合同进行劳动仲裁或诉讼,并非一告一个准,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以下是具体分析:
有利因素: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如果劳动者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例如工资支付凭证(工资条、银行工资流水等)、工作证、服务证、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人证言等,那么其主张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诉求很可能得到仲裁庭或法院的支持。
不利因素:若劳动者证据不足,无法清晰地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以及具体的用工时长、工资标准等关键事实,仲裁庭或法院可能难以支持其全部诉求。此外,部分地区对于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有明确规定,若超过时效主张权利,也可能面临败诉风险。另外,如果用人单位能提出合理抗辩且有证据支持,如证明双方是合作关系而非劳动关系,或者能证明未签订合同是由于劳动者的原因导致,像劳动者故意拒绝签订劳动合同等,也会对仲裁或诉讼结果产生影响。
在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申请仲裁或诉讼,劳动者若能有效证明劳动关系存在,且在时效内申请,同时用人单位无法提供有力抗辩证据,那么胜诉可能性较大;反之,则可能面临败诉风险。
一、与用人单位协商
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劳动者应积极主动地与用人单位沟通,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诉求,要求支付所拖欠的工资。在协商过程中,注意保留相关的对话记录,无论是线上聊天记录还是线下谈话的录音,这些都可能在后续维权时发挥重要作用。协商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以平和的方式与用人单位交流,尝试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二、收集相关证据
若协商无果,劳动者就需要收集能够证明劳动关系以及工资拖欠情况的证据,这是维权的关键。具体证据如下:
工资支付相关证据:工资卡、工资存折、工资条或其它工资发放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等,这些能直接证明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的情况。
身份与工作证明: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出勤记录:考勤记录可以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和出勤情况。
社会保险记录:如用人单位有为劳动者购买社保,劳动者可以到社保局网站上,或到社保局打印自己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这也能作为劳动关系的有力证明。
其他劳动者证言:其他劳动者的证言可以从侧面印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和工资拖欠情况。
三、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且未签订合同的违法行为。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如果确定属实,可依法责令用人单位给予应付工资收入50%至100%的赔偿。
四、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者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申请时需准备好申诉书一式三份、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一份等材料。仲裁依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劳动者只要能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其追讨工资的请求就可能得到支持。并且,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还可以主张二倍的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五、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提起诉讼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劳动者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要遵循法院的程序和要求,积极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