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量刑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般伤害情形: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未造成重伤及以上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比如,在一些轻微的打架斗殴事件中,行为人致他人身体受到一定伤害,但经鉴定未达到重伤标准,就可能在此量刑幅度内判刑。
致人重伤情形:如果故意伤害行为导致他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重伤是指机体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或功能严重障碍。例如,伤害行为造成他人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等情况,就属于重伤范畴,犯罪人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
致人死亡或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形:若故意伤害他人导致他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特别残忍手段”通常是指使用极端暴力、恶意折磨等方式伤害他人,如使用凶器反复伤害、长时间折磨被害人等。而“严重残疾”一般参照相关的人体伤残鉴定标准来确定。
特殊情况的量刑考量
犯罪主体年龄因素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犯罪主体,法律有不同的规定。14 - 16周岁的人故意伤害他人致重伤或死亡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具体刑罚根据伤害后果来确定;而14岁以下的人故意伤人,不负刑事责任,但会责令其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犯罪未遂情况
醉酒持械伤人未遂的情况,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故意伤害行为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情节较轻的,甚至可以免除处罚。
其他影响量刑情节
在司法实践中,法官还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量刑。比如,犯罪嫌疑人有自首情节、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并获得被害人谅解等,都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反之,如果犯罪嫌疑人有前科、在犯罪过程中手段恶劣等,可能会从重处罚。
故意伤害他人应当依据对方的实际损失来确定赔偿标准。当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轻伤以上伤情时,便构成故意伤害罪,此时的赔偿属于人身伤害赔偿,赔偿标准需依据具体的赔偿项目来确定。
具体赔偿项目
人身损害赔偿
医疗费:实际支出多少就赔偿多少,通常以发票为依据,有发票的予以赔偿,没有发票的可能不予赔偿或适当合理赔偿一部分。同时,如果存在后续治疗费,同样需要进行赔偿。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该固定收入须有合法证明,如工作单位证明、工资单等,且必须是受害人实际减少的收入。如果受害人受到损害后,其供职单位没有扣发或者没有全部扣发其收入,其误工费应不赔或者少赔。
护理费: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若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若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
交通费:是指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所实际发生的用于交通的费用。
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残疾相关赔偿:如果受害人因伤致残的,犯罪嫌疑人还需要赔偿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等。
死亡相关赔偿: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财产损害赔偿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若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特殊情况与减轻处罚情节
具有法定可以减轻处罚情节,认罪态度较好,被告人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且得到被害人谅解,若无其他法定从重情节,基准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考虑判处拘役、管制或者免除处罚;基准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一般应当减轻处罚。此外,存在一些可以在量刑格内从轻处罚的情形,例如基准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致轻伤偏轻的可以在1 - 3个量刑格内从轻处罚;基准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伤偏轻的可以在1 - 2个量刑格内从轻处罚;被害人有过错的,可以在1 - 3个量刑格内从轻处罚,基准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在1 - 5个量刑格内从轻处罚;犯罪后积极抢救被害人的,可以在1 - 2个量刑格内从轻处罚;具有坦白、认罪态度较好或者亲属间因家庭琐事而致人伤害的,可以在1 - 2个量刑格内从轻处罚。
故意伤害罪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和解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规定,对于公诉案件,满足以下条件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和解程序。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发的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故意伤害案件,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双方才可和解。
如果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或者虽未达到重伤程度但不属于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案件,一般不能适用刑事和解程序。不过,即便不能进行刑事和解,犯罪嫌疑人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在量刑时法院也会作为从轻情节予以考虑。
此外,故意伤害罪的民事赔偿部分,双方始终可以自行协商和解,就赔偿的范围、数额等达成一致,解决民事赔偿争议。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