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不拴绳遛狗咬人不一定会被刑事拘留。若狗咬伤情况轻微,未构成犯罪,这属于民事侵权范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相关法律规定,狗主人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涵盖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例如,在无锡市梁溪法院审结的一起案件中,2024年5月的一天凌晨,胡某蹲在小区一处地方收拾东西,遇到开电动车出门遛狗的唐某。唐某在停电动车间隙,其宠物狗扑向胡某并将之咬伤,之后唐某不仅未道歉还带狗离开现场。胡某报警后,双方就赔偿事宜未达成一致,胡某诉至法院。最终,法院根据相关法律,结合胡某的伤情、就医次数等情况,判决唐某赔偿胡某3500余元。
除了民事赔偿责任,公安机关也可能对狗主人进行批评教育、罚款等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五条规定,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依照本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即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然而,在某些严重情况下,不拴绳遛狗的狗主人可能会被刑事拘留并承担刑事责任。若发现狗主人故意驱使狗伤人,或明知狗有攻击性却放任其伤人且造成重伤及以上后果,就符合故意伤害罪等犯罪构成要件。比如,四川崇州市一起女童被狗咬伤事件,咬伤女童的黑色罗威纳犬主人唐某已被崇州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再从法律层面深入分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造成了他人重伤或者死亡,均应以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以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受害者一方没有法律规定的故意或重大过失出现的情况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饲养人或者管理者一方应当承担全部的侵权责任。如果受害人的伤情构成了重伤或重伤以上,那么饲养人或者管理者除了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以外,还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狗主人应依法文明养犬,遛狗时务必拴绳,管理好自己的宠物。若发生狗伤人事件,应积极承担责任,赔偿受害者损失。同时,公安机关也应加强监管,对违规养犬行为依法处理,保障公众安全。市民也可积极参与监督,主动劝导制止遛狗不牵绳行为,还可通过12345热线进行举报。
不拴绳遛狗咬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1、及时救治伤者:狗主人应立即检查伤者的受伤情况,第一时间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避免伤势恶化。同时,狗主人需垫付相关的医疗费用。
2、保留证据:
狗主人和伤者都应尽可能保留现场证据,如用手机拍照或录像记录事故现场的情况,包括狗的样子、咬人地点、伤者受伤部位等。
寻找现场的目击证人,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以便后续可能的调查和作证。
保存好伤者的就医记录、诊断证明、病历、发票等相关医疗资料,这些将作为索赔或赔偿的重要依据。
3、协商赔偿:
狗主人主动与伤者协商赔偿事宜,根据《民法典》规定,需赔偿伤者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如果伤者构成伤残,还需赔偿残疾赔偿金、辅助器具费等。
如果双方能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可签订赔偿协议,明确赔偿金额、支付方式和时间等内容。
4、报警处理:若协商赔偿无法达成一致,或者狗主人拒绝承担责任,伤者可以报警。警方会根据现场情况和双方的陈述进行调查,确定狗主人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并出具相关的处理意见或责任认定书。在某些情况下,狗主人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等。如果伤者的伤势严重,构成轻伤及以上,狗主人还可能涉嫌刑事犯罪,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5、法律诉讼:若伤者对警方的处理结果不满意,或者双方在赔偿问题上仍存在争议,伤者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诉讼过程中,双方需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判决。
此外,各地对于养犬管理都有相关的规定,遛狗不拴绳本身就是违反规定的行为,狗主人应遵守法律法规,文明养犬,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