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我国关于结婚年龄的规定依然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依据法律,男性的法定结婚年龄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性不得早于二十周岁。这一规定是划分合法婚姻与违法婚姻的重要年龄界限,只有达到或高于这个年龄标准,男女双方才能步入婚姻殿堂。倘若未达到法定婚龄便进行结婚登记,婚姻将被视为无效,婚姻登记机关也会严格审查双方年龄等结婚条件,不符合规定的将不予登记。
一、法定婚龄的意义
法定结婚年龄并非必婚年龄,也不是最佳的结婚年龄,而是法律所设定的最低结婚年龄限制。它的制定是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的结果。从生理层面来看,男女在达到一定年龄后,身体发育才足够成熟,能够更好地承担起婚姻生活以及生育后代的责任。例如,女性在二十周岁之后,身体的各项机能相对稳定,更有利于孕育健康的宝宝。从心理层面而言,达到法定年龄的男女在心智上更为成熟,能够理性地对待婚姻关系,具备处理婚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一规定也有助于维护社会整体的婚姻家庭秩序,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二、结婚需满足的其他条件
除了年龄要求,结婚还需满足其他法定条件。男女双方必须完全自愿结婚,禁止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强迫,也不允许任何第三人进行干涉。婚姻应当是建立在双方平等、自愿、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双方均需无配偶,这是为了符合一夫一妻制度。无配偶的情形包括未婚、丧偶以及离婚。并且,双方不能是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直系血亲是指当事人之间存在垂直的血缘关系,像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则是由自己向上推算,双方源于相同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例如兄妹之间、表(堂)兄妹之间、叔叔与侄女之间等。此外,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如正处于发病期间的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患者,性病患者未经治愈的,重度智力低下(痴呆症患者),正处于发病期间的法定传染病患者等,也不适合结婚。
三、未达法定婚龄结婚的后果
如果男女双方未达到法定婚龄就结婚,其婚姻关系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这种情况下,双方无法享受国家给予合法婚姻的相关权益,例如生育津贴等福利。不过,如果双方后来都达到了法定结婚年龄,可以到婚姻登记机关补办结婚登记。登记后,双方建立起合法的婚姻关系,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均符合民法典所规定的结婚条件时起算。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涉及到未达法定婚龄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等问题,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依法进行处理。
四、结婚登记程序
申请
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申请结婚,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申请时应当持本人居民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和证明。若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包括常驻我国和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外籍华人、定居我国的外国侨民)在中国境内申请结婚,男女双方当事人必须共同到中国公民一方户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申请登记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人须分别持有相应的证件,如中国公民需持有本人户籍证明、本人户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或工作所在单位的县级以上机关等出具的相关证明;外国侨民须持有本人护照或代替护照的身份、国籍证件(无国籍者免交)、公安机关签发的《外国人居留证》以及相关单位出具的本人情况证明等。凡证件齐全、符合法律规定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可持证件和男女双方照片,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申请婚姻登记的当事人,应当如实向婚姻登记机关提供规定的有关证件和证明,不得隐瞒真实情况。
审查与登记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会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查明结婚申请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对于不明之处,会向当事人询问,必要时可要求当事人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对于符合结婚条件的,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即时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对离过婚的,应注销其离婚证。但对于中国公民和外国人的登记申请,应在收到申请后一个月内办理登记手续,发给结婚证。结婚证须贴有男女双方当事人照片,并加盖办理涉外婚姻登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婚姻登记专用章。若申请人存在未到法定结婚年龄、非自愿结婚、已有配偶、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等情形,婚姻登记机关将不予登记,并以书面的形式说明理由。
不再需。
一般情况下,结婚是需要户口本的。根据《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规定,内地居民办理结婚登记应当提交本人有效的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
不过,自 2025 年 5 月 10 日起,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施行,办理结婚登记不再需要出示户口本。申请结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只需出具本人的居民身份证,以及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