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追缴欠税罪,是指纳税义务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行为。这一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国家税收秩序和财政收入,因此我国刑法对其制定了明确的量刑标准。
个人犯罪量刑标准
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
若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通过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使得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税款,且数额处于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这个区间,那么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可以并处或者单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这里的“并处”意味着在判处主刑(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同时,必须并处罚金;“单处”则表示仅判处罚金,不判处主刑。
数额在十万元以上
当逃避追缴欠税的数额达到十万元以上时,处罚力度会加大,将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要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这体现了刑法根据犯罪数额大小来衡量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从而给予相应刑罚的原则。
单位犯罪量刑标准
对于单位犯罪的情况,我国刑法规定采取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同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罪的量刑标准进行定罪处罚。这是因为单位犯罪是单位整体意志的体现,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都应对犯罪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逃避追缴欠税罪的量刑标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三条: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同时,《刑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了单位犯罪的处罚方式。
逃避追缴欠税罪的追诉标准如下:
1、行为主体:必须是纳税人,即法律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主观方面: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逃避追缴欠税的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税,仍积极实施相关行为。如果是由于不可抗力等非主观故意原因导致欠税无法及时缴纳,不构成此罪。
3、客观行为:纳税人实施了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行为,如将资金转移到他人名下银行账户、把贵重资产藏匿到不易被发现的地方等,并且这些行为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具有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隐匿财产、不履行税收义务并脱离税务机关监管以及以其他手段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等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 “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
4、数额标准: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如果没有达到这一数额,则属于一般的妨碍追缴税款违法行为,应当由税务机关依照税法规定处理,而不能以犯罪论处。
需注意,单位犯逃避追缴欠税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逃避追缴欠税罪的立案标准为: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此外,多次实施逃避追缴欠税行为,未经处理的,数额累计计算。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