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征收标准概述
定义或解释:土地出让金是各级政府土地管理机构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时,按规定向受让方收取的土地出让价款,其征收标准受土地级别、用途、年限等因素影响。
关键事实、趋势或最新发展:各地土地市场供求关系不同,征收标准存在差异,需以当地政府规定为准。征收标准通常参考房产所在地区价格、剩余使用年限及房产性质等确定征收系数。
重大争论或不同观点:部分人认为征收标准不够透明,缺乏统一规范,导致不同地区差异过大;也有人认为应根据市场动态实时调整征收标准。
数据或例子:如某些一线城市土地稀缺,土地出让金相对较高;而一些三四线城市土地供应相对充足,出让金较低。
(二)不同土地取得时间的征收标准
定义或解释:根据土地取得时间的不同,个人住房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时土地出让金的收取比例有所不同。
关键事实、趋势或最新发展:1990 年 5 月 19 日以前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按签订出让合同之日的标定地价的 30%收取;1990 年 5 月 19 日以后取得的,按 60%收取。
重大争论或不同观点:有人认为以 1990 年 5 月 19 日为时间节点划分征收比例不够合理,应根据更细化的时间段或土地实际情况确定。
数据或例子:假设某 1990 年 5 月 19 日以前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房产,签订出让合同之日标定地价为 100 万元,土地出让金则为 100×30% = 30 万元。
(三)不同房产类型的征收标准
定义或解释:不同类型的房产在转让时,土地出让金的征收标准不同。
关键事实、趋势或最新发展:已购公有住房(含集资建房)、经济适用房按规定允许转让的,按签订出让合同之日的标定地价的 10%收取;特定的商品房转让时,也按此标准收取。被拆迁户原土地如以出让方式取得,或拆迁安置房按市场价购买的部分不再收取土地出让金。
重大争论或不同观点:有人认为对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征收标准过低,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也有人认为应给予这些房产更多优惠政策,以促进市场流通。
数据或例子:一套已购公有住房,签订出让合同之日标定地价为 80 万元,土地出让金为 80×10% = 8 万元。
(四)征收方式及其他相关规定
定义或解释:土地出让金有多种征收方式,且涉及土地使用年限、过户等相关规定。
关键事实、趋势或最新发展:征收方式包括公有住房改制后第一次出售按总成交价的 1%征收;划拨地交易可一年支付 2 元/㎡的出让金,也可按实际成交价 40%支付。土地使用年限到期需缴纳出让金办理续期,土地出让金每次过户都要交。
重大争论或不同观点:对于按成交价比例征收和按固定金额征收的方式,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按成交价比例征收更能反映土地实际价值,而按固定金额征收更简便。
数据或例子:一套公有住房成交价为 50 万元,改制后第一次出售的土地出让金为 50×1% = 0.5 万元。
常见计算情形
有实际成交价的情况
若房屋有实际成交价,且不低于所在级别基准地价平均标准,那么土地出让金按照成交价不低于 40%的标准计算。例如,一套房子成交价为 200 万元,所在级别基准地价平均标准为 180 万元,该成交价高于基准地价平均标准,此时土地出让金至少为 200×40% = 80 万元。若成交价低于基准地价平均标准,则依照标准地价平均标准的 40%计算。假设房子成交价为 160 万元,所在级别基准地价平均标准为 180 万元,那么土地出让金为 180×40% = 72 万元。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补办出让情况
当发生转让的划拨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时,按基准地价平均标准的 40%计算土地出让金。比如某划拨土地经评估基准地价平均标准为 3000 元/平方米,土地面积为 100 平方米,那么土地出让金为 3000×100×40% = 120000 元。
受让人有异议的情况
通过以上方式计算的土地出让金数额,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有异议的,由受让人委托有资质的土地估价机构进行评估,按评估价的 40%计算土地出让金。例如,受让人对按照成交价或基准地价计算的出让金有异议,委托估价机构评估土地价值为 500 万元,那么土地出让金为 500×40% = 200 万元。
划拨土地使用权成本价格计算情况
划拨土地使用权成本价格占土地价格的最高比例不得高于 60%,在以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计算出让金时,必须将成本价格换算成市场土地价格,再按不低于 40%的标准计算土地出让金。假设某划拨土地成本价格为 200 万元,换算成市场土地价格为 350 万元,那么土地出让金至少为 350×40% = 140 万元。
住宅土地出让金情况
一般情况下,住宅土地出让金按房屋交易价或者房屋评估价的 2%收取。如房屋交易价为 150 万元,那么土地出让金为 150×2% = 3 万元。另外,经济适用房过户要在取得五年后过户,过户时需缴纳土地出让金,缴纳过土地出让金后再次转让就和普通商品房一样,不需要再缴纳土地出让金。
房产过户土地出让金情况
补交土地出让价款(元)= 网格点楼面基准地价(元/平方米)×容积率修正系数×10%×上市房屋建筑面积×年期修正系数。假设网格点楼面基准地价为 2500 元/平方米,容积率修正系数为 1.2,上市房屋建筑面积为 80 平方米,年期修正系数为 0.9,那么土地出让金为 2500×1.2×10%×80×0.9 = 21600 元。
二手房土地出让金情况
二手房土地出让金的计算方式与上述情况类似。有实际成交价且不低于所在级别基准地价平均标准的,土地出让金按成交价的 40%计算;成交价低于基准地价平均标准的,土地出让金按全部地价的 40%计算;发生转让的划拨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按基准地价平均标准的 40%计算。并且,二手房土地出让金通常由买方缴纳。
安置房土地出让金情况
由当地政府统一实施的拆迁安置房,按申办转让手续之日的标定地价计算土地出让金。具体过程包括:首先,政府选择有土地估价资格的中介机构对拟出让的土地进行地价评估;接着,政府根据其产业政策和其他有关政策,对土地估价结果进行修订,形成出让底价,若有意受让人的出价低于出让低价,政府将不予出让土地使用权;最后,由于我国各级政府对出让土地使用权有不同的审批权限,有的出让土地的出让价是下级政府与受让方商定的,但最后的确定权在有批准权的上级政府。
买房土地出让金的缴纳主体因交易类型不同而有所区别:
1、新房:土地出让金主要是开发商在获得土地使用权时需支付的费用。开发商通过招拍挂等方式从政府手中获取土地使用权,缴费后才能合法进行后续的房地产开发建设。购房者在购买新房时,房价中已包含土地出让金的成本,无需再单独缴纳。
2、二手房:如果该房屋所占用土地性质为划拨土地,在转让时需补缴土地出让金。通常买卖双方可在合同中约定由哪一方缴纳,若无约定,按规定一般由受让方,即买方承担这笔费用。不过在实际交易中,双方会根据市场情况和协商结果来确定最终由谁支付。如果房屋所占用土地是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的,且原土地出让合同约定土地出让金由出让方(通常为原土地使用权人)缴纳,那么在交易时一般无需购房人缴纳;如果原土地出让合同未明确约定或约定不清晰,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法律法规、合同约定以及当地的政策规定来确定由哪方缴纳,可能是原土地使用权人,也可能是购房人,甚至可能需要双方协商确定。
此外,根据《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分配管理的若干规定》,职工个人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和按成本价购买的公有住房上市出售时,由购房者按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或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缴纳标准按不低于所购买的已购公有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坐落位置的标定地价的 10% 确定。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