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口头协议遭到对方否认之情况,声称协议实际存在之人则须出示其他相关证据以证实其言。若无法提供任何其它证据加以佐证,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原则,可将该协议理解为并不存在。众所周知,当事人之间达成合同时,可以选择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以及其他形式进行。
然而,若相关法律或行政法规明确要求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则应严格遵循此项规定。同样地,如双方当事人约定要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协议,亦需按照约定行事。
因此,我们可以将口头协议视作是合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若双方均对口头协议表示认同,那么从法律角度来看,该协议便被认定为有效。但是,若其中一方违反了协议内容,主张方需要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其诉求,否则口头协议将失去其法律效力。
此外,当国家法律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合同的时候,尽管当事人双方可能仅仅进行了口头约定,但只要主张方能够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已切实履行了协议义务,那么该协议仍然可以被视为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口头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口头协议也是表示了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是当事人意思自由的表达,只要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就可以采用口头协议。但口头协议取证比较困难且对合同的保障力不强,因此当事人应该谨慎考虑使用口头协议。
口头协议也是合同形式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法律规定,订立合同的形式可以是书面的方式,也可以是口头合同。口头合同比起书面合同简便易行,只要法律没有规定一定要订立书面合同,而口头合同只要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也同样是有效的。国家法律规定的必须要采用书面协议的方式,比如建设工程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房屋销售合同等,如果这类合同采取口头约定的形式,那么可视无效,不受法律保护。
口头协议,只要其内容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一方没有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双方不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双方不是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没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订立合同的主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意思表示真实,这个合同就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
相比口头协议,书面形式的合同由于对当事人之间约定的权利义务都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能够提示当事人适时地正确履行合同义务,当发生合同纠纷时,也便于分清责任,正确、及时地解决纠纷。在实践中,一般具有标的额大、合同内容复杂、履行期限较长等的合同关系,为慎重起见,要采用书面形式订立,法律明确规定,如案例一所涉及的技术合同、保险合同、委托代理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合同。
在口头协议违约的情况下,应依照相应的法律规定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司法责任。
在此过程中,若协议任何一方违反约定,守约方可依据以下几种情形提出违约金主张:
首先,倘若协议中明确约定了违约金条款,那么守约方可据此要求违约方支付已经约定的违约金。
然而,若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遭受的损失,或是违约金过高远超过实际所承担的损失水平,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有权基于当事人的申请进行调整或削减;
其次,如果协议未对违约金的具体数额作出明确规定,则守约方可参照违约行为所引发的实际损失,向违约方提出支付违约金的要求;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口头协议违规最具挑战性的便是如何确保协议约定条款以及违约事实的证据确实可信。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一般情况下口头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口头形式。但是如果口头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且双方对协议内容说法不一,就需要例如证人证言这种其他证据来佐证,口头协议的官司没有其他证据证明是很难打赢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