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征信更新频率骤减
新版征信将按照T+1的模式进行更新,即隔天更新一次;相较于旧版的一个月上报一次,更新速度明显加快,能更准确地记录用户的信贷情况。
2、夫妻双方共同借款记录纳入双方征信
夫妻双方作为共同借款人,如贷款买房等情况,将体现在双方的征信上。
这意味着不再仅由主贷人承担负债,夫妻双方都将对借款负责。
3、不良信息保留时间延长且记录更详细
征信中的不良信息,如逾期、呆账等,自终止之日起保留5年,且记录更加详尽。
即使销户后,相关记录仍会保留,增加了信用监管的力度。
4、分期信息纳入负债统计
新版个人征信中记录的分期时间、分期金额都被算入负债,使负债统计更加细化。这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个人的信用状况。
5、个人信息记录更加完整全面
征信报告将完整展示学历信息、就业情况、电子邮箱信息、通讯地址、户籍地址以及所有个人手机号。
此外,配偶信息也更加完整,如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工作单位和联系电话等。个人近几年详尽的居住信息也会被记录在册。
6、多维度信用信息纳入记录
除了借贷信息之外,新版征信还将电信、自来水业务缴费、欠税、民事裁决、强制执行、行政处分、低保救助、职业资格、行政奖励等多维度信用信息纳入记录范围。这将使信用评估更加全面和准确。
7、增加有效证件信息查询
新版征信增加了护照、军官证等有效证件信息查询功能,并收录本人名下最近5次业务系统上报的手机号和信息更新日期。这有助于提高征信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8、为他人担保上征信记录
为他人担保也将纳入征信系统,体现为自己的负债。这意味着担保行为可能会对个人贷款审批产生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个人资产被冻结。
征信不良记录一般需要5年的时间才可以消除。对于个人贷款中出现的不良信息,征信机构的保存期限是自贷款结清日起5年;信用卡逾期记录等不良信息,保存期限是自信用卡欠款结清之日起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法律依据: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条
对于个人贷款中出现的不良信息,征信机构的保存期限是自贷款结清日起5年;信用卡逾期记录等不良信息,保存期限是自信用卡欠款结清之日起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通常情况下,失信人员若成功偿还贷款,他们的信用记录将于三个工作日内得到恢复。
这主要是因为法院会在此期限内删除相关失信信息。
然而,倘若涉及到个人征信中的不良信息记录,根据条例规定,这些不良记录应将保留至五年,自对应的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算起。
因此,请各位注意,失信人员在还款完毕之后,他们的信用记录一般可于三个工作日之内得以恢复。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十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一)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人民法院已执行完毕的;(二)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且已履行完毕的;(三)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四)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的;(五)因审判监督或破产程序,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对失信被执行人中止执行的;(六)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执行的;(七)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终结执行的。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