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抚恤金的发放规定及标准在中国由《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办法》进行明确规范。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抚恤对象:抚恤对象包括具有本市户籍的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以及他们的遗属 。
死亡抚恤:人民警察死亡被评定为烈士的,发给遗属国家烈士褒扬金,同时根据北京市的地方规定,还会发给遗属北京地方烈士褒扬金。一次性抚恤金的标准根据死亡性质而定,烈士或因公牺牲的遗属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40个月的工资;病故的遗属为2倍加40个月工资 。
伤残抚恤:因战、因公致残的人民警察,根据伤残等级享受伤残抚恤金,并享有乘坐相关交通工具的优待政策。一级至四级伤残人民警察按月发给护理费,标准为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 。
抚恤金的增发:获得荣誉称号和立功的人民警察死亡后,按5%—35%不同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对生前作出特殊贡献的因公牺牲、病故人民警察,政法机关可以发给其遗属一次性特别抚恤金 。
定期抚恤金:符合享受定期抚恤金条件的遗属,由民政部门发给定期抚恤金;对因公牺牲和病故人民警察遗属,由人民警察所在单位的区级以上政法机关参照因公牺牲、病故军人遗属享受定期抚恤金的条件和标准发给生活困难补助费 。
抚恤金的发放:抚恤金的发放程序包括评定、审批和发放等步骤,确保抚恤金能够及时准确地发放给符合条件的对象 。
抚恤优待经费:抚恤优待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 。
抚恤关系的转移:伤残抚恤优待关系转移时,当年的伤残抚恤金由迁出地民政部门发给,从第二年起,由迁入地民政部门负责发放 。
因公殉职赔偿最新标准,职工因公死亡应发给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发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具体标准如下:
1、丧葬补助金按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6个月的标准发给。
2、供养亲属抚恤金发给由死者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的死者的亲属。其标准为:配偶每月按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中月平均工资的40%发给,其他供养亲属每人每月按30%发给,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加发10%。抚恤金总额不得超过死者本人工资。当供养亲属丧失其供养条件时,不再享受该项抚恤金。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48个月至60个月的金额,具体标准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至残一级致四级而享受伤残抚恤金期间死亡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按金额标准的50%发给。
警察因公殉职是一种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而做出的巨大牺牲,其家属应该得到相应的优抚和待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待遇:
家属通常会得到一定的抚恤金或赔偿金,以帮助他们度过经济上的困难。这些资金的具体数额会根据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而有所不同,但通常会根据殉职警察的工资、工作年限和其他因素来计算。
家属还可能享受到一些特殊的福利待遇,比如医疗保险、教育优惠等。这些待遇旨在减轻家属的负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些地区还会为因公殉职的警察家属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失去亲人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打击,而这些服务可以帮助家属更好地应对悲伤和困难。
除了以上提到的待遇,还有一些其他可能的措施,比如为家属提供就业机会或培训,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和工作。
根据《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办法》
第十四条:人民警察死亡被评定为烈士的,依照《烈士褒扬条例》的规定发给遗属烈士褒扬金,其标准为烈士牺牲时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倍。
第十五条:人民警察死亡,根据其死亡性质和死亡时的月工资标准(基本工资和警衔津贴),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标准是:
烈士、因公牺牲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40个月的工资;
病故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40个月的工资。
因公殉职国家规定2024
我国制定出台《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办法》,人民警察如果被评为烈士、因公牺牲的,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40个月的工资。
办法明确,人民警察是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伤残人民警察、人民警察烈士遗属、因公牺牲人民警察遗属、病故人民警察遗属可享受抚恤优待。按照该办法,人民警察死亡被评定为烈士的,依照《烈士褒扬条例》的规定发给遗属烈士褒扬金,其标准为烈士牺牲时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倍。
同时,人民警察死亡,根据其死亡性质和死亡时的月工资标准(基本工资和警衔津贴),还将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具体标准为:烈士、因公牺牲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40个月的工资;病故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40个月的工资。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