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安置待遇标准因军人的军龄、职务等级、立功情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安置方式和待遇:
自主就业:对于军龄不满十年的退伍军人,可以采取买断方式,每年获得一定的退役金,包括住房补贴和服役津贴等。
退休制:军龄满十年但不满十六年的退伍军人,采取退休制,每年获得一定的退役金,并解决住房问题。
自主职业:军龄满十六年的退伍军人,可以选择自主职业,退役金有所增加,解决住房和医疗问题。
安排工作:士官服现役满十二年、或服现役期间获得奖励、因战致残、是烈士子女等情况的,由政府安排工作。2逐月领取退役金:服现役须满规定年限的退伍军人,可以逐月领取退役金,这种方式为长期服役的军人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此外,退伍军人在就业、创业、教育和医疗等方面也享有优待和扶持政策。例如,符合条件的退伍军人可以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其服现役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服现役年限计算为工龄。
根据《退役士兵安置条例》规定,自主就业的退役义务兵领取的地方经济补助金和其退役时领取的国家退役金之和,应不低于安置地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少支配收入的120%;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官地方经济补助金;在义务兵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每多服一年增发5%。
国家寻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在退出现役1年内,可自愿参加一次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这是只是退伍补助,不包括其他的一些补助(特区由特区补助、中西部困难地区国家会有困难补助)由于服役地区不同,兵种不同(海空军较高)。因此退伍费用差距比较大。范围在两万到五万不等。武警部队二级士官复员可以拿到五万元。
另:这只是一个地方的标准,不同地区的安置费用差异还是挺大的。
法律依据:
《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第十九条:对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由部队发给一次性退役金,一次性退役金由中央财政专项安排;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给予经济补助,经济补助标准及发放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一次性退役金和一次性经济补助按照国家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退役士兵自主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组织职业介绍、就业推荐、专场招聘会等方式,扶持退役士兵自主就业。
1.退役军官安置
对退役的军官,国家采取转业、退休、逐月领取退役金、复员等方式进行妥善安置。
2.退役军士安置
对退役的军士,采取逐月领取退役金、安排工作、自主创业、供养等方式安置。服现役满规定年限,以逐月领取退役金方式安置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逐月领取退役金。服现役不满规定年限,以自主就业方式安置的,领取一次性退役金。
3.退役义务兵安置
对退役的义务兵,国家采取自主就业、安排工作、供养等方式妥善安置。以自主就业方式安置的,领取一次性退役金。以安排工作方式安置的,由安置地人民政府根据其服现役期间所作贡献、专长等安排工作岗位。以供养方式安置的,由国家供养终身。
就业安置
1.服现役期间因战、因公、因病致残被评定残疾等级和退役后补评或者重新评定残疾等级的残疾退役军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优先享受国家规定的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
2.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在招录或者招聘人员时,对退役军人的年龄和学历条件可以适当放宽,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招聘退役军人。退役的军士和义务兵服现役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3.服现役期间平时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因战致残被评定为5级至8级残疾等级的;烈士子女。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保障其第一次就业。
单位接收安置
按规定,国有企业应与接收安置的转业军官、安排工作的军士和义务兵签订不低于3年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于服现役10年以上的,应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得使用劳务派遣等形式接收安置的转业军官、安排工作的军士和义务兵。
优先安置人员
参战退役军人;担任作战部队师、旅、团、营级单位主官的转业军官;属于烈士子女、功臣模范的退役军人;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或者特殊岗位服现役的退役军人,优先安置。主要是考虑到这几类退役军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特殊的突出贡献,应当在安置环节体现出特殊的优待和尊重,彰显国防贡献越大、退役安置和服务保障越好的鲜明导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 第七条 国务院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退役军人保障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退役军人保障工作。中央和国家有关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有关机关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退役军人保障工作。军队各级负责退役军人有关工作的部门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做好退役军人保障工作。
国务院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具体来说,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负责,这些部门包括:
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级别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省级退役军人事务厅:负责本省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市县级的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本市或县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乡镇街道的退役军人服务站:提供具体的服务和支持。
国务院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法律依据:
《退役士兵安置条例》
第九条 退役士兵所在部队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将退役士兵移交安置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安置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接收退役士兵。
第十条 退役士兵安置地为退役士兵入伍时的户口所在地。但是,入伍时是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的退役士兵,退出现役后不复学的,其安置地为入学前的户口所在地。
第十一条 退役士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易地安置:
(一)服现役期间父母户口所在地变更的,可以在父母现户口所在地安置;
(二)符合军队有关现役士兵结婚规定且结婚满2年的,可以在配偶或者配偶父母户口所在地安置;
(三)因其他特殊情况,由部队师(旅)级单位出具证明,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批准易地安置的。
易地安置的退役士兵享受与安置地退役士兵同等安置待遇。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