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工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月工资:基本工资通常以月为单位支付,是员工每月所能获得的最低工资标准。这部分工资是劳动者参与劳动所得的基础。
2.岗位工资:针对不同的岗位、职责、技能要求,用人单位可能会额外支付岗位工资,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和技能水平。
3.绩效工资:一些公司会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支付绩效工资,作为基本工资的一部分,以奖励和激励员工的工作表现。
4.津贴和补贴:津贴和补贴可能包括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餐补等,用于弥补员工工作中的一些特殊费用。
在中国,《劳动合同法》和相关法规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基本工资应当达到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此外,还要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的规定,确保员工工资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保障员工的劳动报酬权益。
基本工资的组成可能因公司政策和行业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基本工资是员工获得报酬的核心部分,应当合法、合理地支付给员工。
法律依据: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
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之前
基本工资是扣除五险一金之前的工资。
基本工资是指员工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和正常劳动条件下,根据劳动的熟练程度、复杂程度、劳动强度以及对企业的贡献大小所获得的报酬。这个报酬在计算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险费用之前,即基本工资是未扣除任何费用的总额,包括但不限于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五险一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这些费用的缴纳基数通常是员工的工资总额或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但具体的缴纳比例和基数可能会因地区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发放工资时,会先从基础工资中扣除五险一金的费用,然后再扣除个人所得税等其他费用,最后才是员工实际到手的工资。
对于五险一金的缴纳基数,一般来说,工资越高,社保的缴费基数也就越高,但缴费基数是存在上限和下限的。上限是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00%,下限是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这样的规定旨在确保社会保险费用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是违法的。
单位支付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单位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法》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