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贴对象。即种粮大户,指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
一是相对集中成片承包耕地或租种耕地(包括代种撂荒地、新开垦未发包耕地)50亩(含50亩)以上,种植一季主要粮食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红苕、大豆、绿豆、豌葫豆、高粱、荞麦、肾豆、红小豆等12种粮食作物)。
二是独立承担风险、自负盈亏,统一生产经营管理,独自享有产品处置权。
三是按当地基本种植技术要求规范耕种,单产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
四是种粮大户单户享受补贴面积不超过3000亩。
2.补贴标准。2023年、2024年、2025年种植粮食的大户,补贴标准分别每亩不低于70元、45元、20元,在市级种粮大户补贴资金中列支,不足部分由区县安排资金予以补足。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在此基础上统筹提高补贴标准。粮食作物之间套种的不重复计算补贴面积。
3.补贴程序。实行区县核准、市级备案制。各区县对种粮大户的真实性、合规性、准确性负责。乡镇人民政府、区县农业农村部门、财政部门负责对种粮大户进行核实,区县财政部门负责核拨补贴资金。种粮大户须按要求提供土地流转证明和身份证复印件,对代种撂荒地的,应由乡镇政府、村出具种粮证明;新开垦未发包耕地、村社集体机动地种植的,应由乡镇、村级及国土部门出具土地面积和性质相关证明。种粮大户补贴核实结果必须坚持区县、乡镇、村社三级两次公示,每次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对有异议的,重新查实审核后再公示。2023年种植粮食的大户申请补贴,以各区县当年按程序核定备案的实际种粮面积计算,2024年兑付。2024、2025年参照执行。
一、直接补贴
直接补贴是指政府按照农民种植的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等因素,给予农民一定的现金补贴。这项补贴是农村种粮补贴中最主要的一项,也是农民最为关注的一项。直接补贴的金额因地区、作物种类、种植面积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每亩地的补贴金额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
二、良种补贴
良种补贴是指政府为了推广优质、高产、抗逆的粮食作物种子,给予农民购买良种的一定补贴。这项补贴的目的是鼓励农民使用优质种子,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良种补贴的金额也因作物种类、种子品质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每亩地的补贴金额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
三、农机购置补贴
农机购置补贴是指政府为了鼓励农民购置和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给予农民购买农机具的一定补贴。这项补贴的金额因农机具种类、购置价格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每台农机具的补贴金额在几千元至数万元不等。
四、农业保险补贴
农业保险补贴是指政府为了降低农民种植粮食的风险,鼓励农民参加农业保险,给予农民一定的保险费用补贴。这项补贴的金额因保险种类、保险金额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每亩地的保险补贴金额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
一是粮食直补:
水稻直补的补贴标准是每亩地补贴20元,农资综合补贴的标准是每亩地81.5元。如果是在土地转让时,双方对此有协议的话则依据合同来办。
二是良种补贴:
良种补贴始终坚持政策公开、直补到户的原则。水稻每亩补贴标准是15元,玉米、花生、小麦每亩补贴10元。
通过社保卡发放:许多地区选择将种粮补贴直接打入农民的社保卡中。社保卡具有金融功能,可以像普通银行卡一样进行存取款和转账操作。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方便农民领取补贴,提高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例如,黑龙江省已经将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纳入一卡通平台管理发放范围,通过社保卡发放补贴。 通过个人银行账户发放:在一些地区,种粮补贴仍然通过传统的银行转账方式发放到农民指定的银行账户中。这种方式要求农民提供一个有效的个人银行账户信息,政府将补贴款项直接打入该账户。
不同地方不同类型的补贴有不同的申请条件和发放标准,农民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补贴项目,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申请。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