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度依法退出现役的退役士兵,若要办理“士兵退役一件事”,需符合以下条件:已在部队办理相关退役手续,取得退出现役证件和退出现役行政介绍信;已取得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凭证;部队已开具党(团)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申请人需填写《“士兵退役一件事”联合办理登记表》,选择办理事项。待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收到退役士兵档案并审查无误后,申请人将申请事项的相关材料交至安置地县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士兵退役一件事”综合窗口,并填写相关表格,后续由窗口内部流转材料,部门联动限时办理。
一、职工提前退休规定(涉及军人可能适用情况)
1、自愿弹性提前退休
根据《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规定,职工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及男职工六十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职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的,至少在本人选择的退休时间前3个月,以书面形式告知所在单位。例如,若军人退役后进入职工体系,满足社保最低缴费年限等条件,也可适用此政策。
2、特殊工种可申请提前退休
国家规范完善特殊工种等提前退休政策。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等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以及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职工,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提前退休。结合《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延迟退休政策落实后,这类群体依然可以申请提前退休。对于军人而言,如果在服役期间从事过相关特殊工种工作,退役后符合条件也可按此规定申请提前退休。
3、伤残军人提前退休条件
伤残军人满足条件是可以提前退休的。残疾军人提早退休要符合三个条件:缴费年限最少15年等。若军人在服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被评定为伤残等级,退役后满足提前退休条件,可依据相关规定申请提前退休。
4、退役军人安置条例相关要点与提前退役联系
《退役军人安置条例》规定,对退役的军官,国家采取退休、转业、逐月领取退役金、复员等方式妥善安置;对退役的义务兵,国家采取自主就业、安排工作、供养等方式妥善安置。对于参战退役军人,担任作战部队师、旅、团、营级单位主官的转业军官,属于烈士子女、功臣模范的退役军人,以及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或者飞行、舰艇、涉核等特殊岗位服现役的退役军人,依法优先安置。虽然该条例未直接提及提前退役条件,但从整体安置思路来看,如果军人因上述特殊情况,在服役一定期限后经批准提前退役,也会按照相应的安置方式进行妥善安置。
军人提前退役需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等相关规定中的条件,如因战、因公、因病致残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家庭成员遇有重大疾病、遭受重大灾难等变故确需本人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等。其申请流程一般如下:
1、提出书面申请:士兵向所在部队提出书面申请,详细说明提前退役的原因。若因身体或心理健康问题,需说明病情及对服役的影响;若因家庭变故,需说明变故情况及对家庭生活的影响等。
2、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根据提前退役原因,提供相应证明。因疾病或心理健康问题,需提交部队医院或指定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病历等;因家庭变故,需提供家庭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如家庭成员的死亡证明、重大疾病诊断书等。
3、部队审核:部队收到申请和材料后,会对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对于因健康原因申请的,可能会要求士兵接受进一步的体检或心理评估。
4、上报审批:若部队审核通过,将按程序上报上级机关审批。一般需经师(旅)级以上单位司令机关批准。
5、办理退役手续:审批通过后,部队会安排办理退伍相关事宜,包括退伍费结算、档案移交等。士兵需按照部队要求,完成归还装备、交接工作等事项。
6、报到与安置: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应当自被批准退出现役之日起 30 日内,持退出现役证件、介绍信到安置地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报到。随后可办理落户、保险接续等手续。
军人提前退役的后果因提前退役的原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如下:
1、因正当理由提前退役:若因战、因公、因病致残被评定残疾等级后不能坚持正常工作,或患病医疗期满经确认不适宜继续服现役,以及因军队编制调整、国家建设需要、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经师(旅)级以上单位司令机关批准提前退役的,通常按正常退役对待,待遇基本不变,会按照实际军龄落实相关政策,安置方式也与正常退役类似,可享受相应的退役安置待遇。
2、因非正当理由提前退役:
纪律处分:若士兵无正当理由坚持要求提前退役,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管理规定》,可能会受到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或者撤职等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开除军籍。
影响安置:因严重违法违纪等原因作提前退役处理的义务兵或按义务兵作退伍处理的士官,家居城镇的,人民政府不负责安排就业,按社会待业人员对待。
法律责任:对于授衔后的新兵,若因非正当理由拒绝服役或逃离部队,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及相关军事条例进行处罚,可能面临罚款、通报批评等,情节严重者会被送上军事法庭,承担刑事责任。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