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根据不同的诈骗数额和情节,量刑有所不同:
1、数额较大:当诈骗数额达到较大标准时,犯罪者会被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还会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例如,若诈骗金额处于3000元到1万元之间,就可能面临此刑罚,具体量刑还会结合犯法程度和认罪态度等因素。
2、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若诈骗数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犯罪者将面临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并且要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比如诈骗金额在3万元到10万元之间,可能会在此量刑区间内量刑。
3、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当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时,犯罪者会被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同时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要是有人被骗了50万块钱以上,犯罪者就可能要面临10年到终身监禁的刑罚,还需缴纳罚款或者被没收财产。
影响量刑的因素
具体的量刑结果会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像犯罪数额的大小、情节的严重程度等因素都会被综合考量。通常情况下,犯罪数额越大、情节越严重,所面临的刑罚就会越重。这里的情节严重程度可能包括是否造成金融机构重大损失、是否导致其他严重后果等。
关于贷款诈骗罪的立案金额标准,通常以“数额较大”作为界限。不过,具体的数额标准可能因地区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指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但也有部分地区规定贷款金额达到1万元以上或2万元以上的,就可认定为数额较大,实际操作中需参照当地的具体规定。
特殊情形及量刑参考
除了基本的立案标准外,对于贷款诈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以及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情况,刑法也有相应的量刑规定。例如,贷款诈骗5万元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五年;每增加35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每增加某些特定情形之一,刑期增加六个月。贷款诈骗16万元以上不足20万元,具有为骗取贷款向银行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巨大、携带贷款逃跑、使用贷款进行犯罪活动等情形的,认定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贷款诈骗16万元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4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每增加一种上述情形,刑期增加一年。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贷款诈骗罪的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通常行为人虚构实际并不存在或无法实现的项目、投资等,以此诱使金融机构相信其有还款能力和合理资金用途而发放贷款。例如,伪造国外某财团的巨额资金要以优惠条件存入某银行,或者编造效益好的投资项目,骗取银行的贷款和手续费。
2、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为支持生产、鼓励出口,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有时会根据经济合同发放贷款。犯罪分子伪造或使用虚假的出口合同、买卖合同、合作协议等,制造虚假的交易背景,让金融机构误以为其有真实的经营活动和还款来源,从而获得贷款。
3、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证明文件是指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所需要的文件,如担保函、存款证明、营业执照、财务报表、资产证明等。行为人通过伪造这些文件,夸大自身经济实力和还款能力,欺骗金融机构发放贷款。
4、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这里的产权证明是指能够证明行为人对房屋等不动产或者汽车、货币、可随时兑付的票据等动产具有所有权的一切文件。犯罪分子通过伪造房产证、车辆行驶证等产权证明,或者在抵押物已抵押的情况下再次抵押获取贷款。
5、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这是一个兜底条款,包括但不限于伪造单位公章、印鉴骗贷;以假货币为抵押骗贷;先借贷后采用欺诈手段拒不还贷;通过贿赂银行工作人员,骗取贷款审批;虚构贷款用途、隐瞒真实财务状况等欺骗手段获取贷款等情况。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