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旨在改善城镇危旧住房环境,提升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房价差异较大,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每平米的具体补偿金额,但确立了不能降低居民生活水平这一基本原则。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不同土地性质下的棚户区改造补偿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不同土地性质房屋的补偿标准
(一)国有土地性质房屋
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有土地上的棚户区改造补偿应按规定执行。一般而言,房屋补偿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依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确定。拆迁户可依法获得以下四类补偿:
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可参考就近区位类似结构的商品房价格。
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用于弥补拆迁户因搬迁产生的费用以及在过渡期间的安置费用。
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若被征收房屋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拆迁户可获得相应的停产停业损失补偿。
搬迁补助或奖励:具体的补助和奖励办法由市、县级人民政府制定。
(二)集体土地性质房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时未就被征收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进行安置补偿,且补偿安置时房屋所在区域已纳入城市规划区的,土地权利人请求参照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标准的,人民法院一般应予支持,但需扣除已取得的土地补偿费。也就是说,位于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性质棚户区房屋,可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拆迁补偿标准进行安置补偿。对于一般集体土地上的房屋,补偿标准应不低于重置成新价 + 区位补偿价的一般宅基地上房屋补偿标准,以确保棚改户在改造后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不降低。
二、、补偿方式
(一)货币补偿
通过不同的法定依据,由专业的评估机构对被拆迁房屋进行专业估价,生成多元组成的补偿金额。常见的法定评估依据有市场评估价和交易均价。市场评估价是指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市场价格,由符合规定的专业估价机构按照估价程序和方法进行估算和判定;交易均价是指同区域、同类型普通住宅商品房交易平均价格,由相关部门每季度定期汇总测定并公布。货币补偿补助通常包括被征收的房屋补偿、搬迁费、临时安置费、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费、外迁补助费以及其他补助费。
(二)房屋产权置换
根据评估方法不同,分为价值标准产权置换和面积标准产权置换两种方式。价值标准产权置换是依照标准对被拆迁人所有房屋进行价值评估,再以新建的房屋产权进行等价置换;面积标准产权置换是根据被拆迁的房屋面积在应安置的面积内进行异地产权房屋置换,且这种置换方式一般不结算差价。在国有土地上的产权置换,相同地段最低按照 1:1 进行置换;集体土地上的产权置换,就近地段最低拆一还一。
三、棚户区改造流程
棚户区改造流程相对复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
(二)房屋拆迁
被拆迁人需提供产权证明和有效身份证件,拆迁工作人员会进行审核、测绘、评估及公示,确保补偿方案的透明和公正。若评估结果无异议,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将签订补偿安置协议,随后进行搬迁和房屋交接。
(三)政府供地与建设
完成房屋拆迁后,政府进行供地,供地方式包括行政划拨或挂牌出让。建设单位需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并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以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四)验收阶段
对房屋及相关市政工程进行验收,确保新建房屋符合规划、消防、环保等各项标准。
(五)房屋分配与管理
改造完成后,对于直管公房和单位自管房的租赁户,需向居住地的社区居委会申请,经过入户调查和评议后,合格的申请人将被报送区政府进行审核。
四、注意事项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居民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部分拆迁方可能片面追求项目进度而引发拆迁矛盾。因此,居民在改造过程中要把握时机,有效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争取合理补偿。如果遇到补偿过低等不合理情况,可找律师制定专门的维权方案,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棚户区改造和拆迁主要有以下区别:
1、目的不同:
棚户区改造是为了改善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侧重于解决城镇中老旧、简陋、居住条件差、存在安全隐患区域的民生问题。
拆迁的原因较为多样,可能是出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商业开发等需要,更多地基于土地的重新规划和利用,以推动城市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或实施重大项目建设等。
2、性质不同:
棚户区改造属于民心工程,是政府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而进行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重要内容。
拆迁是因国家建设、城市改造等需要而进行的房屋拆除和居民迁移活动,它可以是政府主导,也可能是企业或个人基于相关规划和需求发起。
3、主导方式不同:
棚户区改造主要由政府主导并实施操作,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进行。
拆迁可以由政府、企业或个人进行。政府主导的拆迁通常是为了公共利益,如修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企业或个人主导的拆迁一般是出于商业开发目的,如建设购物中心、住宅小区等。
4、补偿标准不同:
棚户区改造的补偿通常会综合考虑居民的实际困难和改善需求,在政策上可能给予一定倾斜和优惠。补偿方式一般有货币补偿和房屋置换,有的地方还会有搬迁奖励等,并且可能遵循 “先签约先选房” 等原则。
拆迁补偿主要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按照被征收房屋的市场价值等因素进行补偿,相对更为标准化和规范化,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和临时安置的补偿,以及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等。
5、配建要求不同:
棚改没有商品房配建要求,除满足拆迁安置需要外,还要配建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且以租为主。
拆迁没有全部配建保障房的要求,可建商品房,只需按规定比例配建一定的保障性住房等。
6、实施流程不同:
棚户区改造通常需要经过更为严格的审批和规划流程,一般流程为当地行政机关下发棚户区改造公告,确定房屋属性、面积、用途,评估公司介入对房屋价值进行评估并出具报告,行政机关根据评估报告制作补偿协议。由于是政府主导的民生工程,较少存在强拆情况。
拆迁需要向相关上级部门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按照法定程序开展,包括公告、评估、补偿协商等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因涉及多方利益,可能会出现一些复杂情况和矛盾。
7、对居民的影响不同:
棚户区改造后,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通常会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拆迁可能导致居民需要重新安置到其他地区,生活环境和社交圈子发生变化,虽然会得到经济补偿或安置房屋,但在适应新环境等方面可能面临一些挑战。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