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面临征收等情况导致停产停业时,合理的损失补偿是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关键。以下将从补偿范围、补偿方式、标准的确定等方面详细阐述企业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标准。
一、补偿范围
企业停产停业损失主要涵盖两个重要方面:
1、利润损失:这属于经济损失范畴,是因停产、停业使企业失去获得利润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利润包括生产经营产生的利润和投资产生的利润,而停产停业利润损失一般指的是企业主营业务的利润损失,企业的利润以其提供的税务部门核准的纳税证明为依据,兼顾同业同类生产经营行业市场收益情况予以确认。
2、费用支出:因征收拆迁导致的一系列费用支出,具体如下:
员工相关费用:停产停业期间职工(包括离、退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各种社会保险等社会基金,以及企业因征收倒闭、解散后职员的安置费用。
设备与产品相关费用:设备、仪器在搬迁过程中发生损坏的费用及重新安装调试的费用;生产成品、半成品或商品搬迁过程中发生损坏的费用。
证照与租赁相关费用:生产、经营证照的重新办理或变更的费用;因解除房屋租赁关系而发生的房租损失及违约金或对房屋承租人的补偿费用。
二、补偿方式
1、按被征用房屋价值百分比计算:以被征收房屋的总体价值的一定比例来计算停产停业损失。例如,拆迁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业,属于营业用房的,应给予不超过拆迁补偿款 8%的补偿;属于非营业用房的,应当给予不超过拆迁补偿款 5%的补偿。这种方法计算较为简便,但可能忽略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
2、按建筑面积计算:依据房屋的建筑面积进行衡量。不过这种方法较为简单,忽略了企业的特性,可能会使某些企业受益,另一些企业受损。
3、按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等指标计算:相对更具有针对性,具体操作是让企业提供完税证明来确定税后利润,然后按月补偿。但存在一些企业可能通过不正当手段影响损失补偿额的问题。
4、协商与评估确定:由被征收人提供相关材料证明停产停业损失的数额,通过与征收人协商确定;若协商不成,可委托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评估确定。
三、补偿标准的确定
1、依据房屋被征收前的效益和停产停业期限:《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对因征收房屋造成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根据房屋被征收前的效益、停产停业期限等因素确定。具体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2、区分企业重建情况:符合重建条件的企业,按评估机构评估确定的重建期核定停产、停业补偿时间,补偿标准可参照企业上年度月平均生产(经营)成本以及重置固定资产、技术改造和安置职工等费用支出情况确定;不符合重建条件企业的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时间依据法定清算所需时间确定,补偿标准按企业因停产、停业导致的实际损失(包括安置职工所需费用等)确定。
此外,市级或县级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的补贴及激励方案,为利益受损方提供充足的经济支持并实行适当的表彰与奖励制度。在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过程中,企业应积极提供相关证据材料,与征收方进行充分沟通协商,以争取合理的补偿,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后续发展。
企业停产停业损失评估通常需要提供以下几类凭证:
1、经济收益相关凭证:
税务部门出具的纳税证明:如所得税纳税凭证,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评估企业实际经营效益的重要依据。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近 3 年的财务报表可帮助评估人员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水平及发展趋势。
审计报告:若企业经过审计,审计报告能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供第三方验证,增强评估依据的可靠性。
销售合同与发票:能证明企业的销售业务往来及收入情况,有助于评估停产停业导致的销售损失。
银行流水:可反映企业的资金往来情况,辅助核实企业的收入、支出及资金周转状况。
2、经营成本相关凭证:
员工工资发放记录:如工资表、银行工资流水明细、劳动合同等,用于确定停产停业期间需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及相关人力成本。
租金支付凭证:若企业租赁场地经营,租金发票、租赁合同等可证明租金支出,明确停产停业期间仍需承担的租金成本。
水电费及物业费缴费凭证:能反映企业正常经营时的水电消耗及物业管理费用支出,评估停产停业期间这些费用的节约或额外支出情况。
原材料采购合同与发票:有助于了解企业停产停业时原材料的库存情况及采购成本,以及因停产停业可能造成的原材料积压损失。
设备维护与保养费用发票:体现企业为维持设备正常运行所支出的费用,停产停业期间设备维护成本的变化可作为评估损失的因素之一。
3、企业经营合法性凭证:
营业执照:证明企业具有合法经营资格。
税务登记证:用于核实企业税务登记情况及纳税身份。
生产经营许可证:若企业所处行业需要特定许可证,如食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等,需提供以证明其生产经营的合法性。
4、停产停业相关证明:
房屋征收公告或相关政府文件:明确征收行为的合法性及停产停业的原因,同时可确定评估时点等关键信息。
工商及税务部门出具的停业证明:证明企业在特定时间内处于停产停业状态。
停产停业期间的相关通知或协议:如企业因拆迁与相关部门签订的停产停业协议,或向员工发布的停产停业通知等,可作为停产停业事实及期限的证明。
5、其他相关凭证:
社会保险缴费凭证:可据此确定企业员工人数及社保缴纳情况,进而评估停产停业期间员工安置费用及相关社保成本。
企业财产清单:详细列出企业的土地、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及存货等流动资产,为评估资产闲置损失、搬迁费用等提供依据。
租赁合同或协议:若企业有租赁设备、场地等情况,租赁合同可明确租赁期限、租金等条款,便于评估相关损失。
与客户或供应商签订的合同及相关违约证明:用于评估因停产停业导致的合同违约损失,如违约金支付凭证、客户索赔函等。
企业的规划和发展资料:如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有助于评估企业未来预期收益的损失。
不同地区、不同评估机构可能对具体凭证的要求略有差异,企业应提前与评估机构或相关部门沟通,确保提供的凭证完整、准确,以保障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