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针对公司不缴纳社保的行为,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了赔偿标准和法律责任,旨在强化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同时对企业违法用工行为形成约束。无论是企业完全不缴、不足额缴纳还是拖延缴纳社保,劳动者均可依法索赔,企业将面临补缴、赔偿、罚款等多重风险。
一、员工主动索赔的核心赔偿标准
经济补偿金:员工可因公司未依法缴纳社保而“被迫辞职”,并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补偿标准为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例如,员工工作3年2个月,可获3.5个月工资的补偿。
社保补缴责任:公司需为员工补缴未缴纳期间的社保费用(包括单位缴纳部分和个人缴纳部分),并可能产生高额滞纳金。即使员工已签署“自愿放弃社保协议”,该协议也属无效,公司仍需补缴。
二、企业违法的其他法律风险与成本
行政处罚:劳动监察部门可依法对公司处以罚款,罚款金额根据违法情节轻重确定。
工伤全额赔付:若员工在未参保期间发生工伤,所有工伤保险待遇(如医疗费、伤残补助金、工亡补助金等)需由公司100%自行承担,金额可能远超正常社保缴费成本。例如,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2024年该金额约100万元),全部由企业承担。
诉讼与仲裁成本:员工通过仲裁或诉讼维权时,公司需承担举证责任、律师费及其他诉讼成本,同时可能面临声誉受损和人才流失。
三、特殊情形下的赔偿认定
“兼职”与“合伙人”协议的效力:若员工实际每周工作时间超过24小时(日均超4小时),即使签订兼职合同,仍会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公司需补缴社保并支付经济补偿。“合伙人协议”需满足真实合伙关系(如明确分红记录、规范协议),否则按劳动关系处理。
不足额缴纳的赔偿:公司未按实际工资基数缴纳社保(如按最低基数而非实际工资缴纳),也属违法,员工可要求补足差额并索赔经济补偿。
四、2025年新规对餐饮等行业的特别影响
中小微企业压力显著:以北京为例,2025年社保最低缴费基数为7353元,单位每月需为每位员工承担约1950元社保成本。若企业有5名员工,每月社保支出约1.365万元,可能超过部分小餐饮店的净利润,导致经营困难甚至亏损。
连锁企业合规风险:部分连锁品牌仅总部员工参保,加盟门店员工未参保的情况,可能面临集中维权或稽查,极端情况下可能因赔偿金额过大而破产。
五、员工维权路径与证据要求
投诉与举报:向当地社保部门或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提交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
劳动仲裁:通过仲裁主张经济补偿和社保补缴,仲裁时效一般为1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诉讼: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依据2025年新规支持员工的合法索赔。
公司不缴纳社保,员工可以获得以下赔偿:
1、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社保补缴:劳动者可向社保经办机构投诉,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社保经办机构会责令用人单位限期缴纳或补足,逾期不缴的,会加收滞纳金。
3、赔偿损失:因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保导致劳动者无法享受社保待遇而遭受损失的,劳动者可要求用人单位赔偿。具体包括:
医疗保险待遇损失: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者因单位未缴医保,无法享受医保报销待遇而产生的医疗费用,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
失业保险待遇损失:若因单位未缴社保导致劳动者失业后无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单位应赔偿相应损失。具体赔偿标准和金额,各地规定有所不同,一般按照当地失业保险金标准及领取期限计算。
工伤保险待遇损失:若公司未缴纳工伤保险,员工发生工伤,公司需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包括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等。
生育保险待遇损失:若公司未缴纳生育保险,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养老保险待遇损失:如果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因单位未缴社保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单位应赔偿劳动者相应损失,赔偿数额可参照当地养老保险待遇标准确定。
公司不缴纳社保,员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举报:
向社保经办机构投诉:员工可携带本人身份证明、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工作证、社保缴费记录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和公司未缴纳社保的材料,前往当地社保经办机构窗口,以书面或口头形式进行举报。部分地区的社保部门设有专门的线上举报渠道,如官方网站、手机应用程序等,员工可在相关平台上找到举报入口,按指引填写举报内容并上传证据。
拨打热线电话举报:可以拨打全国统一的劳动保障电话12333进行投诉,详细说明公司情况及问题,工作人员会记录相关信息,并转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另外,也可以拨打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举报电话,清晰准确地告知工作人员公司社保欠费情况,并留下自己的姓名及有效联系方式,以便后续沟通。
向税务部门举报:根据2025年7月1日新施行的《纳税缴费信用管理办法》,社保费用由税务部门征收,因此员工可以拨打12366向税务部门举报公司未缴纳社保的情况。
申请劳动仲裁:员工可以找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需要准备并提交仲裁申请书、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等材料。
在举报时,员工应确保提供准确、详实的信息和证据,以便相关部门能够高效地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
公司不缴纳社保,员工可以直接走人。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意味着员工在公司未缴纳社保的情况下,有权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并且,员工还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不过,为了确保离职过程合法合规,并便于后续维权,员工最好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如通过邮政特快专递等可留痕的方式送达辞职通知。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