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如下:
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
假冒两项以上他人专利,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单位犯假冒专利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处罚。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二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假冒两项以上他人专利,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此外,根据2025年4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年内因实施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后再次实施,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也属于假冒专利罪的立案追诉标准。
假冒专利罪,是指违反专利管理法规,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分析如下:
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能成为本罪主体。
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要求犯罪嫌疑人具有故意。在具体办案中,除犯罪嫌疑人自认外,还可以结合客观证据认定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例如犯罪嫌疑人使用专利号的行为未得到专利权人的许可,或者许可系伪造、变造的;犯罪嫌疑人向购买人表明自己系授权使用他人专利号,或者在产品包装、宣传材料上使用他人专利号的;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销售的等。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专利的管理制度和他人的专利权。专利权是指依法被批准的发明人或者权利受让人对其发明成果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权,假冒专利的行为破坏了国家专利管理秩序,侵害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客观要件:表现为违反国家专利管理法规,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在法律规定的专利有效期限内,实施了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且情节严重。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包括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专利号;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等。“情节严重”则包括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假冒两项以上他人专利,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等情形。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