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职务侵占罪的金额量刑标准如下:
数额较大:职务侵占数额在3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认定为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职务侵占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不满1500万元的,认定为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职务侵占数额在1500万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法院在量刑时还会综合考虑犯罪情节、退赃退赔情况、是否取得被害人谅解等因素,若有自首、立功等情节,可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情节轻微的,可免予刑事处罚。
职务侵占罪的报案立案流程如下:
一、报案前准备
收集证据:
身份证明材料:包括报案人/控告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单位营业执照(单位报案需提供)、授权委托书(委托他人办理需提供),以及被控告人的劳动合同、任职文件、工资流水、社保缴纳记录等,用以证明其职务身份。
职务便利证据:如任职文件、岗位职责说明、授权委托书、内部审批权限文件等,证明被控告人具有利用职务便利实施侵占行为的条件。
侵占行为证据:财务凭证(发票、收据、银行流水)、会计账簿、审计报告等,业务证据如购销合同、发货单、签收单等,以及电子邮件、OA系统审批记录、聊天记录等电子数据,这些证据能证明被控告人实施了侵占单位财物的行为。
财物归属证据:权属证明(如资产购买合同、发票)、董事会/股东会决议、资金支付凭证等,用以证明被侵占财物属于单位所有。
撰写报案材料:详细说明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等,阐述犯罪事实,如侵占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手段、经过、后果等,并附上相关证据。
二、报案
确定管辖机关:职务侵占罪一般由犯罪地或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
提交报案材料:报案人可直接到公安机关办公地点提交报案材料,也可以通过邮寄等方式,但现场提交并与承办民警沟通案件情况更为适宜。
三、立案审查
公安机关审查:公安机关会对报案材料进行审查,判断是否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是否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审查期限一般不超过3日,情况复杂的可延长至7日,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可延长至30日。
决定是否立案:经审查,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公安机关会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若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并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在3日内送达控告人。控告人不服的,可在收到通知后7日内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
职务侵占罪是公诉案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规定,职务侵占罪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侦查终结后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由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这是因为职务侵占罪侵犯了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损害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经济环境,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需要由国家公诉机关代表国家来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若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职务侵占行为存在,且公安机关或检察院作出不予追究的决定,可依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直接向法院提起自诉,但这属于特殊救济途径,不改变职务侵占罪的一般公诉属性。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