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获得以下补偿和赔偿:
支付拖欠的工资: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应足额支付劳动者被拖欠的工资,这是劳动者应得的基本收入。
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加付赔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赔偿实际损失:如因拖欠工资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按实际损害情况进行赔偿。例如,因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导致劳动者无法及时支付房租而产生的逾期违约金等额外损失,用人单位都应予以赔偿。
如果遇到拖欠工资且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
收集证据:劳动者需要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和工资拖欠的证据。如工资转账记录、工牌、工作证、考勤记录、微信或钉钉工作安排截图、同事证言等。
与单位协商:直接与用人单位负责人沟通,明确指出根据法律规定,用工满一个月没签合同需支付双倍工资,且拖欠工资违法,要求其支付拖欠的工资并补签劳动合同。协商过程中要注意保留相关聊天记录或通话录音。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若协商无果,可携带身份证复印件、证据清单、投诉书等材料,前往当地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也可通过当地人社局官网、“12333”APP或微信小程序提交投诉,还可拨打1233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反映问题。劳动监察部门会在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受理后60日内完成调查,查实后会责令单位限期支付。
申请劳动仲裁:准备好仲裁申请书、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据等材料,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将在5日内通知是否受理,受理后会安排开庭审理,一般45日内出裁决,复杂的可延长15日。劳动者可在仲裁请求中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未签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等。
提起诉讼: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在收到裁决书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单位不执行仲裁裁决或法院判决,劳动者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向劳动局举报拖欠工资,通常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1、收集证据:准备能证明劳动关系和工资拖欠事实的材料,如劳动合同、工资条、银行工资流水、考勤记录、工作证、工牌、与老板或人事关于工资的聊天记录、短信、邮件等,还需要准备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公司的全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信息。
2、选择举报方式:
线下举报:前往当地劳动局或劳动监察大队的办公地点,可通过网络搜索、电话查询等方式获取具体地址。到达后,向工作人员说明投诉欠薪的来意,领取并填写投诉表格,详细写明个人信息、用人单位信息、工作情况、欠薪金额、欠薪时间等内容,然后将准备好的材料和填好的投诉表格一并提交给工作人员。
电话举报:拨打全国统一的劳动保障监察咨询投诉热线12333,按照语音提示选择所在地区服务,向工作人员说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提供相关信息。
线上举报:登录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在相关投诉举报板块进行注册与登录,按要求如实填写各项内容,包括个人信息、用人单位信息、拖欠工资情况等,并上传相关证据材料,填写完毕后点击提交按钮完成投诉。也可通过当地人社部门的官方手机应用或微信公众号进行投诉,操作流程大致相同。
3、配合调查:投诉受理后,劳动局会展开调查。在此期间,需保持电话畅通,配合工作人员调查,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4、等待处理结果:调查结束后,劳动局会根据情况作出处理决定。若用人单位确实存在欠薪行为,会责令其支付工资;若拒不支付,会依法进行处罚。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