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虚假宣传有可能构成诈骗,但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虚假宣传与诈骗在法律上有一定区别,认定虚假宣传构成诈骗,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并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从而处分财产。
从客观方面看,如果公司只是夸大产品或服务的某些优势,一般不构成诈骗。但如果公司所宣传的内容完全背离事实,导致他人基于此作出财产处分并遭受较大损失,就可能涉嫌诈骗。例如,公司宣传一款根本不存在的产品并骗取钱财,或者明知产品毫无效果却声称有奇效并收取高额费用等,通常会被认定为诈骗。
从主观方面看,公司必须具有直接故意,且以非法占有被害人财产为目的。若公司只是为了促进销售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张宣传,没有非法占有意图,一般不认定为诈骗。
例如,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特大系列诈骗案中,被告人何某涛、桂某梁等人成立公司,冒充有资质的从业人员,虚构减肥过程和效果,以销售减肥产品为名诱骗被害人高价购买普通食品。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知并处分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公司虚假宣传一般会根据具体情况,面临行政处罚、民事赔偿或刑事处罚,具体如下:
行政处罚: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进行虚假宣传,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情节较轻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此外,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会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民事赔偿: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刑事处罚:如果公司虚假宣传情节严重,构成虚假广告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公司虚假宣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举报:
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可以拨打全国统一的 12315 投诉举报热线,详细说明虚假宣传情况;也可以登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www.samr.gov.cn),进入 “我要举报” 专栏,或者登录属地市场监管部门网站进行在线举报;还可以直接前往企业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公地点,递交举报材料,也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举报时需提供举报人的身份证明、被举报企业的基本情况、虚假宣传的具体证据等材料。
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可以登录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www.cca.org.cn)提交投诉,也可以拨打消费者协会的投诉热线 12315,还可以通过 “全国消协组织” 微信公众号进行投诉。投诉时要提供能证明虚假宣传的证据,消协将根据情况进行调解。
向行业协会反映:若涉及行业内部问题,可向相关行业协会举报。如涉及广告方面的虚假宣传,可向广告协会举报;涉及电子商务领域的虚假宣传,可向电子商务协会举报。
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虚假宣传行为涉嫌诈骗等犯罪情节,受害人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说明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向国家网信办举报:如果是网络虚假宣传,可以向国家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可登录其官方网站或通过相关举报平台进行操作。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