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注销后,一般不能被起诉。公司注销后,其主体地位消失,与其他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而起诉需要有明确的被告,被注销的公司并不具有主体资格。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注销情况都没有办法进行起诉了,如果是公司注销之后还有财产的,剩余的财产归于股东,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可以向拥有剩余资产的股东来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条件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企业注销登记后,法人资格终止,诉讼主体资格也随之不存在,不能再成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为此,一般将会根据不同情况来确定诉讼主体:
1、企业被注销登记时,清算主体或第三人在工商管理部门承诺企业注销登记后遗留的债权债务由其负责的,债权人可以做出承诺的清算主体或第三人为被告,要求其承担清偿责任。
2、企业未经清算即被注销登记,第三人在工商管理部门的注销登记中承诺偿债,债权人既可以对清算主体或承诺偿债人择一而诉,要求其承担清偿责任;
也可以二者为共同被告要求二者承担共同清偿责任。
3、被注销登记的企业为债权人的,如有权利义务承受人,可应其申请直接变更其为诉讼主体;
无权利义务承受人或权利义务承受人表示不参加诉讼的,终结诉讼。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六十四条
企业法人解散的,依法清算并注销前,以该企业法人为当事人;未依法清算即被注销的,以该企业法人的股东、发起人或者出资人为当事人。
公司注销起诉无效。
公司注销了,也就不存在公司法人,所以无法起诉公司法人。
当事人可以起诉公司的股东维权。
公司被注销后,如未进行清算或者破产的,以该公司的股东、发起人或者出资人作为当事人;
公司经过清算或者破产程序的,公司债务视为处理完毕。
如有未了结的债务,应以从公司取得清算资产的股东为诉讼主体。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六十四条
企业法人解散的,依法清算并注销前,以该企业法人为当事人;未依法清算即被注销的,以该企业法人的股东、发起人或者出资人为当事人。
公司注销了不能追究法人责任。
公司解散后,股东应当对公司进行清算,清算完毕并办理注销登记后,公司归于消灭。由于经合法清算后的公司剩余财产,由股东依法进行分配后归股东所有。但行使与法人代表身份无关的民事行为而承担的责任由自己承担,法人代表行使代表权违法法律法规存在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但是如果在办理注销登记时向登记机关提交了虚假文件,仍然要承担法律责任。公司注销登记后,仍然可以追究出资人的基本责任和相关民事赔偿责任。公司没有依法清算的,公司股东要对原公司未清偿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七条,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公司经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后,清算组应当将清算事务移交给人民法院。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