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福利: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
2、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
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4、事业单位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
5、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6、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符合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的,应当退休。
几项主要福利制度
1、福利费制度:是国家为解决职工的生活困难问题而建立的一种专项费用制度。现在的福利费是按工资总额2.5%的比例提取,96年已由财政直接划到单位,主要用于:职工困难补助、集体福利设施零星物品的购置、慰问住院职工等。
2、职工冬季宿舍取暖补贴制度:是国家为弥补居住在寒冷地区职工宿舍取暖所支出费用而建立的一种福利性补贴制度。
(1)91年冬季补贴标准由每人15元调整30元;
(2)凡单位对职工宿舍提供取暖而不收取取暖费的,不再给职工个人发放取暖补贴;
(3)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3、职工上下班交通补贴10元,书报费18元、洗理费19元、电费3元,合计50元。
4、死亡待遇制度,包括丧葬费补助费,一次性抚恤金、遗嘱生活困难补助(现属离退科业务范围)。
5、生育待遇制度,包括假期、假期待遇和医疗服务(现按计划生育有关政策执行)。
6、疾病待遇制度:是职工在患病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或所在单位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包括医疗待遇和生活待遇两部分。
7、探亲制度:是国家为解决职工与分居两地的配偶、父母团聚问题而建立的一种福利制度。
(1)享受探亲的条件:
凡工作满1年的正式职工,与配偶、父母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
(2)探亲假期:
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如果因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45天。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4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
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注:a、工作人员连续和全年累计病事假超过半年的,当年年终奖际需要给予路程假,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
(3)假期待遇:
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本人全工资发给。职工探望配偶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基本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8、年休假制度;是国家为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而采取的每年有组织地分期轮休制度。
参加工资满5年不满10年的国家正式职工,每年休假十天(不含公休假日和法定假日,下同);参加工作满十五年以上的,每年休假十四天。休假期间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参加工作不满五年的,不享受休假待遇。
9、事假制度:是指工作人员在国家规定的各种假期以外,确需占用工作时间办理私事的,个人申请,单位批准同意的一种制度。
10、工作时间制度:即工时制,是指国家对全国职工统一制定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制度,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法律效率。在实行一周五天工作制,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有效保证了职工休息,促进了职工健康,带动了消费市场,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深受广大职工的欢迎。
事业单位福利费计提的依据主要是职工的工资总额,而计提的标准则是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
具体分析如下:
一、事业单位福利费计提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其计提依据是职工的工资总额。虽然该条例主要适用于企业,但事业单位在福利费计提方面,通常也会参考这一规定,以职工工资总额为基础进行计提。法规二、事业单位福利费计提标准
比例限制: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虽然这是对企业的规定,但事业单位在福利费计提时,也常以此比例为参考,即福利费一般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法规福利费内容:
职工福利费包括用于职工鼓励待遇、解决职工及其家属生、老、病、死等困难所支付的费用,如拨交的工会经费、按标准提取的工作人员福利费、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公费医疗(或未参加公费医疗单位的职工医疗费)、职工死亡丧葬费、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等。
管理与使用原则:
福利费的管理使用应遵循规定标准提取、经费包干、节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原则。同时,福利费的使用必须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和职工的具体情况处理,确保合理合规。
除了基本工资以外,事业单位的补贴、年终奖通常也要低于公务员。比如公务员的车补,就是事业单位人员享受不到的,每个月几百元,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年终奖这一块,公务员通常能拿好几万,事业单位通常只有几千。一般来说,同一个地方的事业单位人员,总收入要比公务员低三分之一左右。
1.参公事业单位。在参公事业单位中,职工是参照公务员管理法来执行的,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但使用的依然是事业编制不是行政编制,按照公务员的管理情况来看,参公人员享受的是和公务员同等的工资待遇,基本的工资收入和公务员没有什么区别。
2.全额拨款事业编。全额拨款事业编相比公务员主要少了车补、年终绩效奖、津补贴。在公务员中车补标准略有差异,科员到科级普遍在六七百之间,而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地区也下放了车补的标准,但还不是普遍现象。公务员可以享受到综合考核绩效奖、职务职级奖、专项考核绩效奖等奖励,全额拨款事业编是根据公务员标准核发放绩效的,但没有职务职级奖励,综合绩效普遍也比公务员低。
3.差额拨款事业编。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是政府财政部门负担部分工资,其余部分由单位自筹资金或者是经营收益来补足。也就是说,这类的事业编与公务员的收入差大概在10000元左右。但也有部分的单位收入比较好,收入不仅不比公务员低,反而比公务员要高出许多,比如医院和高校,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