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合同到期后,是否需要支付赔偿以及赔偿标准需根据具体情形判断,核心在于劳务派遣单位是否主动决定不续签或降低合同条件续签,以下是详细说明:
一、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
劳务派遣单位不续签合同
若劳务派遣单位在合同到期后明确表示不再续签,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具体标准为: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1年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
示例:工作3年7个月的劳动者,可获得4个月工资的补偿;工作2年3个月的劳动者,可获得2.5个月工资的补偿。
劳务派遣单位降低合同条件续签,劳动者拒绝
若劳务派遣单位提出的续签条件(如工资、岗位等)低于原合同约定,劳动者不同意续签的,劳务派遣单位仍需支付经济补偿,计算方式同上。
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
劳务派遣单位维持或提高条件续签,劳动者拒绝
若劳务派遣单位按原条件或提高条件(如涨薪、晋升岗位)提出续签,而劳动者明确拒绝的,合同终止后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三、经济补偿的特殊限制
月工资基数上限
若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补偿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计算,且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示例:某地区职工月均工资为5000元,劳动者月工资为20000元(超过三倍即15000元),则按15000元/月计算补偿,且最多补偿12个月。
四、关键注意事项
合同性质区分
若双方签订的是民事劳务合同(非劳动合同),到期后任何一方可自由选择不续签,通常无经济补偿,除非合同中另有约定。
提示:需注意区分“劳务派遣合同”与普通民事“劳务合同”,前者受劳动法调整,后者受民法典调整。
工资计算基准
经济补偿中的“月工资”指劳动者在合同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含奖金、津贴等),若工作不满12个月则按实际工作月数平均计算。
一、补偿的核心判定因素
劳务派遣合同到期后被辞退是否有补偿,需根据用人单位或劳务派遣单位是否降低合同约定条件及劳动者是否同意续订综合判断:
无需补偿的情形:若用人单位或劳务派遣单位维持/提高原合同约定条件(如工资、岗位等),劳动者拒绝续订的,派遣单位无需支付补偿。
应当补偿的情形:若用人单位或派遣单位降低原合同约定条件(如降薪、调岗),劳动者拒绝续订的,派遣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若双方均未提出续订,且用人单位未依法补偿的,由派遣单位承担补偿责任。
二、经济补偿与赔偿金的计算标准
(一)合法辞退的经济补偿
计算方式:按劳动者在劳务派遣单位的工作年限核算,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1年按1年算,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
工资基数:以劳动合同解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准。若月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按3倍封顶计算,补偿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示例:工作3年的劳动者,月平均工资6000元,经济补偿为3×6000=18000元。
(二)违法辞退的赔偿金
若派遣单位无合法理由辞退(如未协商一致、未按法定程序),需按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支付赔偿金。例如,上述示例中违法辞退的赔偿金为36000元。
三、特殊情形与例外情况
因个人过失被辞退:若劳动者因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失职等个人过错被辞退,派遣单位无需支付补偿。
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责任划分:用工单位将劳动者退回后,派遣单位决定不续签的,由派遣单位承担补偿责任。
一、法律层面的劳动关系性质
事实劳动关系成立:根据《劳动合同法》,原劳务派遣合同到期后,劳动者继续在原岗位工作的,视为双方形成事实劳动关系,权利义务受法律保护。
用人单位的续签义务:派遣单位需在合同到期后1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二、未续签合同的法律后果
劳动者可主张双倍工资差额:若派遣单位超过1个月未满1年未续签书面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每月支付二倍工资(原工资基础上额外增加一倍)。
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若满1年仍未续签,法律直接视为双方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获得更稳定的用工保障。
用工单位的连带责任风险:若因派遣单位未续签合同导致劳动者权益受损,用工单位可能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并面临劳动争议或行政处罚。
三、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劳动者要求签订书面合同、主张双倍工资差额、解除劳动关系时获得经济补偿继续履行劳动义务,遵守单位规章制度
2、派遣单位按原合同条件履行用工义务,协商续签合同1个月内续签书面合同,否则支付双倍工资,解除时需支付经济补偿
3、用工单位与派遣单位按协议处理合作事宜保障劳动者劳动条件,避免因不规范操作承担连带责任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