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公务员内退(提前退休)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
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按照 2025 年实施的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男性公务员法定退休年龄逐步延迟至 63 周岁,女性干部逐步延迟至 58 周岁,女性工人逐步延迟至 55 周岁。
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这种情况一般是指特殊岗位的公务员,由于其岗位特殊的工作条件,为保护其健康,国家允许其提前退休,如从事核试验、有毒有害岗位等。
公务员内退工资标准没有全国统一的明确固定数值,其计算与多种因素相关,以下是相关介绍:
1、基本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公务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对于在建立个人账户制度前参加工作的人员,还会有过渡性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 1 年发给 1%。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 =(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 缴费年限 ×1%。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等因素确定,提前退休年龄不同,对应的计发月数也不同。
2、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根据不同工龄按以下比例计发:
工作年限满 35 年的,按 88% 的比例计发。
工作年限满 30 年不满 35 年的,按 82% 的比例计发。
工作年限满 20 年不满 30 年的,按 75% 的比例计发。
工作年限满 10 年不满 20 年的,按 60% 的比例计发。
工作年限在 10 年以下的,按 40% 的比例计发。
同时,基础工资、工具工资均按原工资的 100% 计发。
3、其他福利待遇:公务员内退后可继续享受同职级在职国家公务员的医疗待遇等,还可享受原单位所在地同职级在职人员的地区津贴以及相应的物价、生活补贴等。
公务员内退和正式退休主要有以下区别:
1、性质不同
内退:全称 “内部退养”,是企业或单位内部的一种安置方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法定退休。公务员内退期间仍与原单位保留劳动关系。
正式退休:是公务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按照国家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后,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彻底退出工作岗位。
2、政策依据不同
内退:主要依据《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等文件,一般是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内退政策,通常要求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5 年。
正式退休:主要依据《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等文件,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退休年龄和条件执行。
3、申请条件不同
内退:根据《公务员法》,公务员内退需满足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或者工作满三十年;或者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如特殊岗位的公务员因工作条件特殊为保护健康可提前退休。
正式退休:男性公务员一般年满 60 周岁,女干部年满 55 周岁,女工人年满 50 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 10 年。
4、待遇标准不同
内退:内退期间的生活费由用人单位负责发放,生活费标准由企业自主确定,但不得低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一般会低于正常在岗时的工资。
正式退休:领取的是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通常能保障退休人员较为稳定的生活。
5、发放主体不同
内退:生活费由用人单位发放。
正式退休:养老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
6、救济途径不同
内退:因内退发生的纠纷为劳动争议,应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再向人民法院起诉。
正式退休:对社保经办机构审核、发放养老金的行为不服,属于行政争议,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途径解决。
律科服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