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拖欠工资的赔偿标准主要依据《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具体如下:
1、加付赔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若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将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例如,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 10000 元,经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后仍未支付,那么加付的赔偿金就在 5000 元到 10000 元之间。
2、经济补偿: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例如,劳动者在单位工作了 3 年半,月工资为 5000 元,那么经济补偿就是 4×5000=20000 元。这里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3、刑事责任: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公司拖欠员工工资,以下是一些较为有效的处理方法:
1、协商解决:首先可以尝试与公司负责人或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沟通,了解拖欠工资的原因,明确表达自己的诉求,要求公司尽快支付工资。必要时,可向公司发送书面的《工资支付催告书》,并留存好相关凭证。如果公司有工会,也可以请求工会帮忙协调督促公司支付工资。协商解决的好处是方式较为温和、快捷,若能达成一致,可快速解决问题。
2、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若协商无果,员工可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投诉时,需准备好本人身份证、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银行流水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和工资拖欠事实的材料。劳动监察部门会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若查证属实,会责令公司限期支付工资,逾期不支付的,还可能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3、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劳动监察部门处理后公司仍不支付工资,员工可以在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仲裁时要准备好仲裁申请书、身份证明、证据材料等。仲裁机构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及可能的经济补偿等。若公司不执行仲裁裁决,员工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4、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如果公司拖欠工资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且公司出具了加盖公章的工资欠条,员工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法院受理后,会在规定时间内向公司发出支付令,要求公司支付工资。若公司在规定期限内既不提出书面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员工可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5、提起诉讼:若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意,员工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后的 15 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依法审理,作出公正判决。判决生效后,若公司仍不履行判决,员工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处理公司拖欠工资问题的过程中,员工要注意收集和保留好相关证据,同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避免采取过激行为。
公司拖欠工资可能会面临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具体处罚规定如下:
1、行政责任:
责令限期支付与加付赔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若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将责令其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罚款: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后仍不改正的,处 2000 元以上 2 万元以下的罚款。
2、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此外,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还可能被列入拖欠工资 “黑名单”,相关部门会对其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在招投标、市场准入、交通出行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实现 “一处欠薪,处处受限”。
律科服务助手